论媒体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9-10 07:27:05

论媒体素养的培养

所谓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媒体素养教育”或“媒体教育”有别于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体专业教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民具备思辨与产制资讯的能力,可以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读媒体信息。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不管有没有主观的愿望,这些来自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各种渠道的信息每天都不断地出现在我们周围,让我们无法忽视。而面对这海量的信息,我们该如何看待如何分析,该抱怎样的态度就成为了新时代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现在流行一句话,叫“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说的就是网络,尤其是手机的无线网络越来越发达之后,通过微博、微信等工具上传图片和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这些上传的资料中确实有不少是真实可信的,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舆论监督的工具,但是,也不能否认确实存在一些断章取义或造成误导的,甚至是弄虚作假的各种所谓咨询。比如,在微信朋友圈获QQ空间等平台经常见到转发的白岩松的微博,并冠上即将被封杀等吸引人眼球的字眼,而白岩松本人则在其撰写的《幸福了吗?》一书中明确说明,他的话语权已经很足,不需要在网络上在发表什么言论了。另一方面,网络的出现,尤其是手机网络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和空间,从近年来网传信息引发的争论此起彼伏,从城管野蛮执法到医患关系,从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养生保健的所谓专家的建议,从曝光腐败和罪恶到人肉搜索,这些现象借助网络,引起一波又一波的强烈反响,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轰动之后再冷静地去思考,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事实吗?每一个被曝光的有品格问题的人都应该被人肉,进而让他处身于一个充满民愤和唾弃的环境中吗?都在一段时间内造成民心的躁动。

虽然在我国的高中教学大纲郑没有明确规定“媒体素养”的教学目标,甚至连“媒体素养”的字眼都没有出现过,但在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描述“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里的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媒体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和。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认为除了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英语的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目标进行落实以外,也应该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因为我们学习英语以及其他外语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语言作为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在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的同时没有提高他们甄别信息的能力,那我们的教育是不够到位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媒体素养进行培养,以下是我的两个具体实施的例子,希望得到更多同行的批评和指正,并希望引起更多同行γ教逅匮的重视。

在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必修二的第一单元“Cultural Relic”的Using Language中,要求学生对“fact”和“opinion”进行甄别,首先课本中给出了“fact” 和“opinion”的定义“A fact is anything that can be proved”“An opinion is what someone believes is true but has not been proved”。阐明了事实和观点的区别在于是否可被证明。在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理论进行理解后,我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中国的人口比其他国家都要多”和“相对于狗来说,猫作为宠物更好”来进行说明。接着我模仿法庭审判,让学生充当律师和法官的角色,就某某同学是否抄作业来进行审判。在分别充当正反两方的律师给出“罪名”是否成立的辩论时,由充当法官的同学和其它同学一起通过判断“律师”给出的证据是事实还是观点来评判指控是否成立。在总结环节再对“律师”学生所给出的证据进行展示,用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是否可被证明”的原则来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们对事实和观点的判断。最后展示2016年9月14日网传的玉林南桥市场城管打人的视频,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这样的网传视频或其他的图片或文字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客观看待这些现象的习惯,而不是跟风地一边倒妄下结论。

以上例子是培养学生对于所接收到的媒体信息的甄别和反应能力,同样重要的还有我们作为同样可以通过媒体传播信息的媒体工作者或普通公民,在选择传播信息时需要具备的甄别能力。在高中英语必修五的第四单元中,展示了一个媒体工作者的一些工作内容,在pre-reading中,要求学生思考作为一个记者需要具备什么品质,其中列出一些如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良好的沟通技能等,还有其他的品质可以由学生自己添加。在这个环节,我就为他们展示了皮特案例的事件,问他们,如果作为媒体人,他们得到这样的“人肉”出来的信息之后,会如何做。在综合他们的答案之后,引导他们得出“客观、务实”和“保护人权和隐私”等品质的结论。

这两个例子都只是我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发现能培养学生们媒体素养的契机和介入点。在把这样的观念灌输给他们之后,可以在课外的阅读文章中搜集相关的文章,用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和强化媒体素养的形成。最后引用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和任务,谨希望在更多的人有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能更理智,更客观地对待“媒体”这个我们无法回避的存在。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运... 下一篇:中学英语教育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