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提问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20 05:19:34

对高中数学提问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兴趣匮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高中数学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注重提问教学,实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提问法,方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提问教学;思考

通常的观点认为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逻辑性与严谨性,在这种传统观点的指导下,相当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十分注重讲述的逻辑性,从知识层面无懈可击。这种注重逻辑性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此种教学方式仅是把数学概念和定义灌输给学生,机械地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却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上述传统教学方式应被广大数学教师彻底摒弃。高中数学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方式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但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当前数学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角度出发,运用各种具有实效的提问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提高课堂效率。现笔者将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法进行相关探究。

一、“故错”提问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教师揣摩学生幼稚的思维,在教学中故意制造“错误”。提问教学法如能运用恰当,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能集中其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学科目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定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既要通俗易懂、精准凝练,又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数学定义中的关键性词语不能有任何遗漏或变动,否则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都会发生变化,出现很大偏差。因而,数学教师在教学定义或概念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也须对学生反复强调这一问题,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上出现错误。笔者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在教学概念或定义时,运用“故错”提问教学法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逐字强调教学法。譬如在教学“真子集”这一概念时,我就采用了“故错”提问教学法。首先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对概念进行初步感知。之后我又提出两个错误的问题:第一、大家认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这句话对吗?我认为是对的。第二、大家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真子集”这句话正确吗?我也认为是对的。通过这两个设问句我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错误”的氛围,这让很多学生陷入沉思,之后不少学生开始讨论,因为学生对此都充满了怀疑,但一时又不能说出确凿的理由加以证明。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抓住“真子集”概念中的关键点,让其自主进行思考,最终令学生深刻理解了“真子集”这一概念,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创设了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相比之下运用传统的逐字强调教学法进行教学,课堂气氛则较为沉闷,学生反映迟缓,思维不够敏捷,对概念的理解常常停留于表面化。

二、“变式”提问教学法

以“变式”为核心的提问教学法是指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语言不能“死扣”教材,过于书面化,而应根据学生的现有理解能力有所变化,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深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但由于学生的语文根基不深,理解能力有限,导致不少学生对教师提问时的语言理解不透彻,在这种情况下回答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数学教师在提问时不能完全照搬教材的书面语,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语言形式,变深奥难懂的书面语为通俗易懂的口语,尽量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语言。其实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少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照搬教材,不但深奥难懂,而且枯燥乏味。而新课改理念则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数学知识时一定要变“书面语”为“通俗易懂”的口语,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去描述概念、定义、公理,力争做到深入浅出。教师在提问时更应注重此点,这样便于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可见,新课改理念强调数学教学应采用“变式”提问教学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数学课堂的高耗低效。例如我对学生提出"是否存在一个实数k,让关于y得不等式y-kx-1>0恒成立?"这一问题时,很多学生面对此题非常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对此我运用了“变式”提问教学法,对问题中的专业术语“存在”和“恒成立”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存在”的意思就是“有一个”,“恒成立”就是“永久成立”。之后我再结合二次函数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进行描述,学生对上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同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可见,运用变式提问教学法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其乐融融,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思维,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推行新课标理念的今天,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和学生相适应的提问教学法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简介:凌琳(1981-),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第二十六中学,学士学位,高中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孙娟,司晓宏.怎样构建新型高中数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2013年(28)

[2]黄建总.实施创新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3]吴贞凤.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4(02)

[4]王红霞.聚焦高效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5]李珍.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3(32)

上一篇:关于农村全民健身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