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20 04:25:47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课堂回答踊跃、质疑积极、发言频繁,日益体现出主体性地位,由此带来课堂教学经常无法按照教师预设进行。面对学生提出各种疑难问题,教师可采取因势利导、穷追不舍、将错就错、锦上添花等有效的生成策略,既能避免课堂尴尬,又能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66-01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不像电脑程序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规定操作,而是多变的、难以完全预设的。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势变化因势利导,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促进教学生成,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溢情趣、充盈智慧。

一、因势利导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学意外的问题。如果教师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敷衍搪塞、虚于应付,容易使学生疑窦顿生、如坠云雾;如果怕影响教学进度而给予制止,则容易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因势利导,将学生思维引到有意义的问题上来。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第二自然段“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他的孩子找吃的。他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如果突然有学生质疑:“乌鸦已经飞到窝旁边了,干吗不到窝里去喂小乌鸦,偏要等狐狸来骗他”;或者说:“小乌鸦饿着等妈妈喂食,乌鸦妈妈怎么还有心思去跟狐狸聊天”……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气氛就会很尴尬。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尝试着修改课文,并对修改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穷追不舍策略

小学生知识水平不高、思想感情不成熟,思考问题松散而不严密、肤浅而不深入,回答提问、解答作业容易停留表面而出现偏差,没有触及实质。课堂上可以借助连续追问的方式,让学生从牛角尖中钻出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目的。例如,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喜欢的人物,多数孩子肯定喜欢孙悟空,但也有的孩子会喜欢唐僧和白骨精等。教师可以直接追问,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只要学生回答得合理,就应给予肯定。同时要引导他们往正面方向去思考问题。假设学生说喜欢白骨精计谋多多,教师可以直接追问学生:“她看到唐僧所设计谋是想帮助他还是想陷害他?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都做了什么事?其费尽心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经过这一连串的发问,相信学生都能有所感悟:白骨精个性顽劣,要吃人,其越是用计谋,对他人与社会的危害性越大,是不值得喜欢与提倡的。这样的追问与点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能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目的。

三、将错就错策略

教师讲错一个字、错解一句话,可能使成百上千的学生跟着错;学生如果理解错误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可能一辈子带着错误去理解知识、认知社会。课堂教学情境瞬息万变,随时可能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教师要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当发现学生知识错误,尤其是一些常识性错误时,可以采取将错就错的策略,进行反问推导,衍化出荒谬的结论,诱使学生“中计上当”。经过一番归谬推理,重新建构新知识,增强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与领会。量词教学中,小学生出现错误是常见的事。例如,学生会将“蚱蜢”前的量词填写上“位”“个”甚至“块”“座”等,面对如此低级错误,如何给予纠正呢?可以顺水推舟,指出,如果蚱蜢可以称为“位”“个”“块”“座”,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一位(个、块、座)猪”“一位(个、块、座)鸭”或“一位(个、块、座)鱼”呢?相信同学们在笑声中都能悟出其中道理。这时,教师再强调,动物前的量词不能用“位”“个”“块”“座”等,多数动物尤其是小动物大多用“只”,另有少数可用“头”(如牛、猪、狗等)、用“条”(如龙、蛇等)等,这样自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与领悟。

四、锦上添花策略

课堂提问学生,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对答如流,更不是每个答案都是那么精确、标准。有的学生回答会出人意料,却又不失精彩,这时,作为教师同样应当给予鼓励,并结合内容进行有效引导、合理升华,达到渗透德育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桥》对文中主人公评价时,学生回答不一而足,甚至有人会说,他可以参评“感动中国人物”。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教师可以借题发挥,引导学生网上搜索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尝试着为主人公写个简短的颁奖词,这样,还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再如,在教学《丑小鸭》时,当师生为丑小鸭历经磨难终于长成美丽的白天鹅而高兴不已时,如果有人突然说:“丑小鸭本来就是天鹅生出来的,不管它在哪里,迟早都会长成天鹅。”这时,大家可能为这话而深感扫兴。教师同样要学会将这种难堪场合变成教学机智,先说明“鸭生鸭、鹅生鹅”是自然规律,再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生思考:假如小天鹅从小生活在天鹅妈妈的关照下,结果会怎样?假如小天鹅生下来并不丑,其生活又会怎样?假如小天鹅生下来十分漂亮、高傲,其结果又将如何?……鼓励学生多思考几个“假如”,利用课后与同伴或家长共同探究。这样巧设悬念,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性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生成策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真正让学生动嘴、动脑、动手,让师生的思想和文本积极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学习乐趣,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濡染、审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何婧.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04).

[2]严建红.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J].吉林教育,2014(02).

上一篇:新形势下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 下一篇:任务单导学方式下教师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