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新型农民”内涵浅析

时间:2022-07-20 01:07:26

美、日“新型农民”内涵浅析

社会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农民苦,中国农民更苦”,种种苦中突出的包括受教育苦、挣钱苦、没保障苦等等。作为一个关注中国“三农”问题的人来说,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及社会各个方面才如此重视和积极地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振兴新农业!如果说中国农民苦,那么同样也是经历过战乱和历史变迁、经济革命的美国和日本的农民今日又给“农民”二字什么样的注解呢?

一、美国农民的大气

1、农田规模经营。美国现代农民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倒更像一个坐拥广袤土地的大老板。用种地或耕田来描述他们的务农活动似乎不太恰当,应该说农场“经营”。美国几乎每个农户都有几千甚至上万亩土地。而且除了耕田种地外拥有各类大型农业机械、谷物仓库,也养有数百头牛和许多猪等其他农业项目。他们用直升飞机管理,用遥控拖拉机自动耕种,用生物技术培育。在这样的现代化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必然产生规模效应,而且形成高效率、低成本、强式竞争。

中国农民目前则依然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 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规模的经营模式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更甚的是由于一家一户作业,粮食收割完,没有一个统一的地方晾晒,很多放在马路上,严重影响了交通。

2、高科技无处不在。美国中等规模的农场和几乎所有大型农场都已经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该系统不仅可用于耕作和收割,还可以用于牛羊识别和追踪。据报道,一些美国农民使用高速数码相机扫描小牛或小羊的视网膜,然后将扫描影像输入电脑,并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相连,这样该系统可以自牧草地开始追踪牲畜,直到进入屠宰场。而一台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大型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根本无需人工操作,精确耕作,绝不会出现人工耕种时一般都会出现的叠耕或漏耕。此外,机械化农具还有联合收割机、四轮驱动拖拉机、风钻机、农用轨道拖车、捆草机、播种机等等,其中有不少小型农具还产自中国。

高科技、高机械化解放了农民的体力,创造了一人耕种200公顷的神话,高度信息化又解放了农民的脑力,农民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了解农业最新动态、产品最近价格,还主动采取对外广告宣传的手段推销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做得既轻松又丰厚。

3、勇于尝试新项目。为了增强自家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保持农场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农民积极采用生物技术,从这点来说,投资大气,眼光长远。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国际粮食与农业政策中心调查显示,美国农民越来越爱用农业生物技术。2003年,美国80%的大豆来自生物技术育种,而1996年只有9%;2003年生物技术育种棉花的种植面积占73%,而1996年仅为17%;生物技术育种玉米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4%增加到2003年的40%。生物技术能使农作物增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农民爱用生物技术的主要动力。调查显示,在2002年,来自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的收成创造的400亿美元价值中,一半是源于运用生物技术对种子进行了改良的作物。同时,在商品化的4种生物技术作物中,玉米每英亩的产量与传统品种产量相比增值最大,高达60美元。抗除草剂大豆的亩产收益增加将近15美元。其中,生物农作物的环境特性研究为环保带来不少好处,也让农民愿意种植生物农作物品种。

墨守成规是中国农民一个由来已久的弊病,所以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多鼓励我们的农民像美国农民一样多尝试农科研制的有效新成果,事实上,我们也经常可以从新闻媒体上看到某农户因采用了某新技术而带头致富等这类消息。但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一般能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并付诸实践的多半是中学以上学历农民。所以这又涉及到农民教育问题。美国有20%的农民为大学学历。中国农民中的大学生很多已经脱离了土地,真正端着泥饭碗的现有农民以初高中为主。而贫困地区还有很多文盲,即便是北京,还有60万文盲,当然这里不都是农民了。贫困落后地区的文盲占全国50%,已经在当地形成恶性循环。

4、规避风险意识相当强。57岁的肯尼是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棉农,也是美国棉花协会的副主席。与许多美国农户一样,肯尼家也是祖辈农民,他介绍起自己的家史是很自豪的:“我家世代是农民。我种植了38种棉花,现在与两个兄弟一起经营6万亩棉花田地和18万亩大豆,我们有12台大型棉花收割机,可以12个垅同时收割,还有两个棉花轧花厂。平时长期雇佣15个工人,农忙时再另加15个,30个人手完全够用了。”肯尼还喜欢做期货,他说:“每天看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市场信息变化行情,按过去的年平均进行估算,看一年的生产成本是多少,扣掉成本看盈亏。今年我是以每磅76美分的价格来做期货,无论什么样的自然灾害对我的棉花收入影响都不会很大。”时下的中国农民当然很难做到利用期货来规避风险,但金融发达的城市帮助周边的农户做做这样的试点也未尝不可。

天气、病虫害、政府法令、市场需求、劳动力、油价、化肥、农药、种籽等等这些不可抗力因素都会影响农民收成,使得很多农民觉得务农就象,农业就是一个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但这个行业又是一个国家所不可或缺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产业,要留住农民的心就必须尽可能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美国的农村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高,主要属于政策性保险范畴。其具体方式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投资成立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逐步过渡到国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对其给予一定的财税补贴。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农作物保险风险大、赔付多、一般商业保险公司无力单独承担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保险向纵深发展。据统计,美国目前农作物可保品种已达100余个。在全美200万农户中,有近150万户投保了农业险,参与率高达75%。1997年,美国农作物保险的承保面积为1.822亿英亩,2004年已经超过2.21亿英亩,8年增加了21%。其中2002年为2.87亿英亩,占可保面积的81.3%。在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中,美国农险赔付率平均为95%,基本做到了盈亏平衡。其中,2004年为73%,是1997年以来最低的。

美国农民的“大气”使得仅占全国人口1.8%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01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高达535亿美元。简直就是创造农业奇迹!

二、日本农民的精致

日本和美国都是经济发达国家,两国的农民都过着不比城里人差的生活。但美国幅员辽阔、日本寸土寸金,美国农民一人管辖几千亩农田,日本农民人均稻田面积却不到1公顷。耕地缺乏的日本喜欢将稻米作为文化基石,并基本做到稻米自给自足,日本农民也过着地少财不少的日子。这一切得归功于日本农民的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少量的土地做严谨的种植,出精细的产品,过精致的生活。

1.种植严谨细致。同样是种葱,日本农民从品种选育到不同生长期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工艺,使得每棵小葱长短、粗细如同“克隆”产品一般;同样是栽种葡萄,日本农民从不求多多益善,而是精益求精,一平方米只允许结4串葡萄,每串400克,每颗葡萄重12克。同样产黄瓜,他们要求瓜直、长度一样、颜色基本相同。日本农民对农副产品如此精细,其附加值自然就高,上市后难怪“一抢而空”。精细农业是我们中国农民可以向日本农民学习做到的,因为我们的人均耕地也很不足,而且农民经常抱怨的就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要么是欠收亏本,要么是丰收贱卖,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到大超市买菜,就因为看着漂亮,心里舒服,哪怕贵点无所谓。日本农民走的这条精细路线无疑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迪。

2.农民生财有道,生活精致。通过农外就业减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户经营规模,通过普遍兼职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日本农民致富的三大法宝。据2000年农林水产省的普查数据,日本以农为主的兼职农民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881万日元,而东京都内城市居民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766万日元。农民在住房、车辆、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水平,实际都高于城里的中低收入者。日本农民的储蓄额也较高,2000年每家农户平均储蓄超过3000万日元。日本农民对老年生活也不用过多担心,因为“国民养老保险”使他们到退休年龄以后,每月可以领到10万到15万日元不等的养老金。

这里有一点我们须看到的就是日本农民的非农收入大约占到收入的80%,他们很多都善于盘算手中不多的土地,如何经营这一资产,这本“生意经”正是中国很多农民所缺乏的。比如体验经济,城里来农村体验插秧的父母和孩子每个人都要交纳5000日元的插秧费给农户。说是插秧,其实每个人只有一墒的地方,大人5格,小孩3格,整块稻田插到一半就收工打烊,剩下的一半用来举行一场由村民组织的稻田田径运动会。一亩稻田,70个顾客,1人5000日元,总计35万日元,扣除每人500日元的盒饭,纯收入31.5万日元,在稻谷收割期,又有相应的70位顾客,一年的纯收入为60余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是4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稻谷本身的收成和套种其他农作物的收入。

较高的兼职率也是日本农民富裕的一个原因。比如一个住在乡村的农民,他就在附近的市区开有一家手机店,增加收入。这跟我们中国现在的很多农户相似,家里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在家务农来增加家庭收入,但我们中国目前的兼职率才相当日本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水平。

三、美、日农民的富裕生活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在美国,农业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的传统行业。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对农业给予许多税收优惠。与其他行业如工业、服务业相比,农民所交纳的税明显要少,额度相对较低,主要有所得税、就业税和地产税等,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税种。农民要交纳的税中,所得税是最大的一块。所得税是根据收入多少累进计算,收入越高,税也交得多。美国的农场主每年约有1/4的人由于其农场属于资源有限农场而免交所得税,还有一半的人只需按15%的最低税率交税。

除税收方面的优惠外,美国农民享受的政府补贴可能是世界上数额最多的。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主要形式有:低息贷款、差额补贴、休耕补贴和灾害保险补贴等。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到底有多少,具体数额因人而异。据统计,政府通过各种补贴计划,向农民发放的补贴约占其收入的1/4左右。如果把政府每年的补贴平均分摊到农民头上的话,每户每年享受的各类补贴累计高达21万美元。

日本政府对农民的支持。很多的国外研究者都认为日本农民的富裕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资助。日本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也的确是全世界有名的。据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调查报告,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每年用于农业方面的补贴总额都在4万亿日元以上。2000年,日本对农业补贴的总量已经达到了6.4万亿日元,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有9.12万亿日元,日本农民收入总额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政府补贴。但实际上,日本农民富裕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致力于减少农民数量的相关政策。近几十年来,日本政府先后几次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政策。在1965~2000年的35年时间里,日本农民的减少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1965年日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1200万人,农村人口为3400多万人,还占总人口的1/3,但到2000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降到382万人,占日本全国总就业人口的4%。

日本市场别的方面还比较开放,惟有大米市场一直采取比较封闭的政策。日本的稻米生产受到政府高额农业津贴的资助,国内消费者在市场上买米的价格,是国际市场价的几倍甚至10倍。日本对农产品的保护真可谓壁垒森严,花生米关税高达500%、大米关税高达490%、小麦关税为210%。

如果说美国政府对农业的管理是“放养”型的,那么日本政府对农业的管理就是“圈养”型的。不管政府对各自农业是爱护还是庇护,这个关系一个国家国计民生的苦差确实需要政府更多的关注。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

上一篇:跨国巨头紧盯中国碳排放指标 下一篇:关于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