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工作技能训练 促进高校学生就业

时间:2022-07-20 12:23:20

开发工作技能训练 促进高校学生就业

在中经联盟和中工助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展的一些就业训练实验中,指导专家发现,在一般申请者中,能够了解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企业组织机构、人员职务的不到3%。即使在通过审核、被接受入学的优秀人员中,能够说出简要的工作交接流程的也不到10%。

在针对申请者的入学能力测试中,考官们基本都是在30分钟之内完成原计划2小时的测试,因为80%的测试项目学生的回答基本都是极为简练的“没做过”、“不知道”、“不懂”、“没学过”。而120道测试题都是关于装订机、报销单、统计表、库存清单、计划表、点餐、请示、借条等最基本的技能知识,内容仅仅包括“是否做过”、“做过几次”、“要点是什么”这样的简单问题。这样每道额定时间为1分钟的题目,实际上基本都是10秒钟结束。

2011年的4次实验基本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选拔出足够的受训人员。这样的结果让组织者和预订用人单位无可奈何。这样的学生不仅无法胜任职位,而且即便是简单的工作协助都无法完成,因此根本无法进入企业,参与正常工作任务。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见过报销单、用过装订机、做过物品清单、见过工作计划的人如何参加项目小组;一个不知道会议日程含义、机票订购程序、用餐排位顺序和请示报告要点的人如何参加部门工作。从这一点来说,在很多时候和岗位中,很多大学生的确是还不如一个能看懂时间计划表、了解交接班程序、熟悉操作流程、埋头苦干的农民工了。难怪很多企业单位宁愿要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专科类院校学生,也不愿意雇佣大学生作为员工。

以上问题的出现是现实社会的必然结果。高校的教师本身就缺乏企业化的工作技能,很多老师也不了解各种工作装备、流程、图表和工具的使用方式。现行的教育制度重点考察学历和论文,并不重视这些实用的工作技能,也不开设这些“缺乏学术高度”的课程,所教育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是在这些方面存在缺陷的“人力”,而非“人才”。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三个:1、体系不合理,仍旧大部分是学术理论课程,缺少技能和实践课程。2、环境不合理,学校是非市场机构,老师是缺乏竞争的学术官僚。3、导向不合理,大部分家庭并不真正期盼子女成为市场竞争人才。

以上三个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现有教学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教育改革不彻底不积极的结果,教育环境则是长期的计划经济、管制体制和非市场化模式的表现形态,而家庭方面则体现出上千年的古代官僚意识和科举制度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相对经济改革来说,教育改革是一个任务艰巨、困难很大的探索和创新。

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来说,工作技能、个人素质、稳定性是三大主要难题,其中工作技能是最直接、最表面、最容易解决的。而在目前的高校教学工作中,工作技能领域的课程很少开设,绝大部分学生都未能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都在忙碌于各种考试当中,期中、期末测验,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种门类繁多的证书考试等等,这些考试不仅仅占用了大学生大量的时间,也缩小了他们的视野。在一个半封闭、自我循环的校园环境中成长的青年人,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基本局限在娱乐和网络,很多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社会现状、产业背景、应用技术、日常办公和团队协作基本不了解,根本无法适应和融入一个现实的工作单位。

与传统面授教学科目不同的是,工作技能类的课程在教师、场所、形式、装备和考试各个方面都完全不同。工作技能类课程更像生物、建筑和锻造实验室,更像驾校和技工学校的课程,因此总是被高等院校看作是低级、缺乏学术高度的基础培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工作技能类科目的教学工作的技术难度、组织难度、教学难度和考核难度都比传统的面授教学科目要大,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应用价值也很高,其学术高度并不比理论课程低。工作技能类科目充分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程序化、数量化的特色,面向全部受教育人员通用。

工作技能类课程不但需要与实际工作环境一样的工作场所,其装备用具也需要与真实环境的装备真实无二,学习过程中需要损耗实际的材料、用具和能源,教师也需要是实际工作中的专家。建设一个工作技能教学基地,就相当于建设了一个军事演习基地,一个配备了全套装备的实际办公区,因此工作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成本相对要高得多,教学难度也相对大得多。

大学生在校期间仅仅是对理论的学习,往往只能纸上谈兵。毕业生缺乏工作技能,则必须进行二次学习,接受工作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并且实行“满额合格制”和“无错合格制”的双标准考核标准。

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就业促进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应尽快对应届毕业生开展工作技能类的课程训练,为在校学生提供真实环境下的训练过程;应更多地建设仿真训练场、实验室和基地,配备各种实际使用的装备、器具和用具,提供足够的材料、物品和能源作为训练的损耗,组织更多的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导师和考官。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工作技能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应尽快编纂和出版工作技能类的普及读物,组织和举办各类工作技能训练班,开发和设计工作技能类的考核测评和资质认证,并在各个企业和高校开展工作技能应用比赛和竞赛。

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技能的学术地位,应尽快设计和建设工作技能的学科体系,研究和开发有关工作技能的应用工具,组建专业的工作技能院、系机构和细分的教研所、室、组,并且与各企业、专业机构联合组建专家团队和顾问委员会。

工作技能类课程的开发、工作技能活动的开展、工作技能考试的组织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将会给众多大学生带来务实、简洁、实用、有效的辅助工具,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对大学生进行工作技能的训练和考核,将可以大大提升和完善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根据统计,中经联盟和中工助研究院选拔出的优秀实习生,在参加了每周20小时、一共5周的工作技能训练活动后,其工作绩效合格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37%,已经基本具备了入职条件。

谈耀秋系中经联盟管理学院考试院副院长、吕秀玉系发展中心副主任

管理学院领导考察学员活动基地建设

2011年9月10日,管理学院考试院副院长谈耀秋、发展中心副主任吕秀玉等人在密云办事处副主任曹小满、助理研究员曹文的陪同下, 冒雨考察了密云抗峪教学园区、龙捧峪会务基地、石马峪活动基地和怀柔栗花沟活动基地,并对各个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和意见。

据悉,经过2个月的建设,石马峪活动基地将于2011年9月下旬正式形成接待能力,主要针对联盟会员、上级主管单位和学院各院系的内部活动开放。抗峪教学园区将在2011年底完成三通一平,并在2012年完成第一期建设工作。

政策法律系副主任李梦福教授、农业技术系主任专家张志美教授、基金会副主任陈家藻、建筑设计院副主任贺卫平、工作管理中心副主任贾志威、校友会主任助理苏少颖、基地管理部助理王延斌同行。(实习生陈小霞)

上一篇:国资企业在外承包工程项目的管理要点 下一篇:谁来监督机场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