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路径

时间:2022-07-19 11:51:00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路径

[摘要]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应强化政府部门的引领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完善约束机制;落脚点应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架构;解决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1)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竞争规则;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会有力激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意识,从根本上促进内部控制建设。(2)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鉴于我国企业界民间组织不太发达,权威性的规范制度均由政府牵头制定的实际情况,我国应由国务院企业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指导小组,统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制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3)内部控制需要借助于公司治理方能得以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以人的目标函数为依据设计的,充分体现了人的管理意志和控制意图,在人实施的内部控制上是十分有效的,但在为委托人对人实施的控制上则是无效的;而公司治理解决的正是委托人对人的控制和监督。所以,只有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人对人的监督,特别是解决上述“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以便把“内部控制之网”从企业最高层,撒至最低层,实现我们所主张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之法”,它对单位每一个成员都有效,都必须无条件遵守,任何人都不得游离于它之外,凌驾于它之上,从而在“企业之法”面前实现人人平等。(4)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西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较为完善,其权威性举世公认,可以拿来借鉴。但毕竟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考虑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尤其是我国国内控制制度具有的用来堵塞国有资产流失漏洞、遏制领导干部、规避盈利或非盈利组织经营风险、制止虚假会计信息流入社会(包括企业主管部门)等功能要给予充分考虑,以防企业内部控制中忽视了国家利益,给国家造成损失。同时,要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

二、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

1.内部控制需要借助于外力的促进和约束。“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句耳熟能详的教导,不但强调了内因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外因的重要作用。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外因的促进和推动就具有关键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当我们对内部控制提到足够的高度而发现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时,就要看到这种“单打一”的局限性,这时,借助于外力来补充、平衡和完善就是一种必然。这种外力就是企业外部的监督。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需要依靠政府的立法、执法,社会中介的公正鉴证,行业协会的自律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

2.发挥政府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3.通过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对照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行为,帮助企业加以纠正。

4.鉴于以往在社会审计中也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而实施的结果仍然出现了实质性测试中对审计风险估计不足的较高概率,甚至在法人代表签字以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真实的情况下,照样出现会计造假的问题,因而建议对上述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执行,以反映国有资产出资者对人的监督和行业管理的监管职能,同时也便于遏制外部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因需承揽业务之因受制于被审单位,从而避免其对客户委托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有失公允的不正常状况。为了督促和激励对该项考核制度的执行,建议将其与每年一度的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考评结合起来,或与对其领导班子的考核结合起来。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1.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和神经中枢。目前,我国很多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完全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通常是“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典型案例如“东方锅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董事会与总经理职责重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造成的。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哲学。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因此管理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曾是中国最大的乳酸菌奶企业..太子奶集团,因任人唯亲等原因,才导致悲剧发生。因此,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尤其是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3.企业文化。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同时,应避免一种只注重小团体和短期效益的企业文化,保持一种健康、昂扬向上、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否则,即使像安然那样久负盛名的大公司也会走向覆灭。

4.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文化最鲜明、也是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仁爱”的作用,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5.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西方国家强调的是法制,我们也在向法制化国家靠拢,但我们也强调“以德治国”。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会通畅、富有实效。在新经济下,伦理道德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慎独”,洁身自好,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

6.群众当家理财,群策群力,这个传家宝不能丢。我们应相信群众,因为群众有无限的智慧和潜能。没有群众参与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跛脚的,不能行走太远,最终会半途而废,无疾而终。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7.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目标)是实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21世纪,一个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自发、自觉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发挥自己的潜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努力实现企业目标,在奋斗过程中注意各种关系的协调,力争做到整体和谐、动态优化,达到内部控制“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的高度默契是“无为而治”的前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应当是向“无为而治”迈进。

8.内部控制需要和财务治理相结合。内部控制虽然是包括会计、财务、业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监督在内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但在最终操作上,离不开会计控制和财务控制。而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财权的配置为核心,在内容上与内部控制有一定交叉。其中研究的授权控制及集权和分权管理等思想也是指导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内部控制也应该是财务治理的内容和手段,它应服从于财务治理的制度安排。按照上述观点,我们认为,企业的全面控制体系,不但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体系,还应该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及由社会多方关注、内外监督结合的共同控制体系。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下投标报价技巧 下一篇: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