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预防对策

时间:2022-07-18 11:06:27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预防对策

摘 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原因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激励机制、教学评价的局限性、不良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压力以及考试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相应的预防对策应该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与考试方法;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相关的法律制度,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依法治考;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达到遏制考试作弊的现象。

关键词:考试作弊 预防对策 考核方法 考试制度 诚信教育

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是学校为了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公正合理的考试结果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体会到自己努力的价值;也可以让学得不好的学生了解自身弱点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查漏补缺,因此考试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发生在高校里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呈蔓延趋势,考试作弊使得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业的实际情况,学校难以把握教学质量,也使得不讲诚信的不良风气蔓延,大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

一、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考核方法

建立完善、科学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形式。目前各高校的考核方法较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我们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检查评价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除闭卷笔试外,还可适当采用开卷、口试、课堂发言、实际操作、、写社会调查报告、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在考试作弊案例中,学生夹带纸条的内容多半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或者概念,如果采用口试或自由发挥题的方式,学生就没有必要作弊了。

可实行教学和考核相分离,同时将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的相关法律制度

面对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而致使处罚考试作弊者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各学校应建立和完善专门的考试法律制度,使考试的组织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把对考试秩序的维护由道德和纪律为主转化为以法律规范为主。在法律规范下,考试不作弊是学生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作弊就是对法律义务的违反,当然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处罚作弊者是为了挽救和教育更多的学生,处罚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罚,尤其是较重的处罚(如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在处理时不能随意为之,而是要审慎对待,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处罚必须依法进行。

要加强监考教师的责任感,履行监考职责。监考不严格往往是造成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会增加考生在考场作弊的投机心理。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和考试前不认真复习,他们认为只要考试时带上书或小抄,自己则无需在平时辛辛苦苦地进行学习。监考老师负有监督和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作弊如果没有人监管,只会让作弊的更加肆无忌惮,气焰更加嚣张。监考教师要严格监考,不给企图作弊的学生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发现有作弊倾向的学生就要采取果断的措施,严厉制止,切不可姑息养奸,这样做才能使考试作弊的现象逐渐减少。

三、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诚实和守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构建诚信考试系统是构建诚信社会、公正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遏制考试作弊的根本途径。诚信教育必须从学生的思想上消除由于客观和主观造成的错误认识,杜绝学生在考场上作弊。诚信教育要求教师起到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学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只有在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学校同时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减轻社会不良风气通过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考试。要让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是违道德和法律规范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从而使其在内心产生对考试作弊的羞耻感和抵制作弊的自觉性。

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要清楚学习是为自己学,要的是真才实学,既然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来,就应当谦虚、脚踏实地,而不能弄虚作假。其次,大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掌握自学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只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学生只有遵循学习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才能笑对考场,而不用依赖作弊。

诚信考试、拒绝作弊是大学生责任心的一种体现,也是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每一名大学生都应该遵守考试纪律,抵制不良考风,从自己做起,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对此足够重视,齐心协力、同心同德,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解决高校中存在的考试作弊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海波 杨翔 高科技考试作弊手段及预防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

[2]李永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透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17)。

[3]罗经远 论诚信考试控制系统的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2005(5)。

上一篇: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下一篇:谈谈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