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对职业能力生成的作用

时间:2022-07-18 10:43:16

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对职业能力生成的作用

[摘要]在职业能力生成的理论基础上,文章阐述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生成的内涵。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存在有效思维能力欠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职业自我效能感低等问题。顶岗实习在增强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成 职业能力 顶岗实习 作用

[作者简介]揭平英(1965- ),女,江西广昌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档案管理;叶雯(1968- ),女,浙江宁波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职业教育。(广东 广州 5114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广州市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基于教练技术应用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B096)、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校级教学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G2-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00-02

生成可以解释为形成和发展,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统称为职业能力的生成。国内外对职业能力的内涵有多种解释,笔者认为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一、职业能力生成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职业能力生成的哲学基础

哲学对能力形成的认识是:能力来源于实践,职业能力则来源于职业实践。职业实践是指人们从事自己职业的过程,认识、改造两个世界的活动。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生成,从哲学层面来上讲,必须经过职业实践。职业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育。职业教育理念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精髓,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生成学习理论是职业能力生成的心理学基础

维特罗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于1974年正式提出了生成学习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学习实质的理解、学习生成过程的一般模式和对学习中个体差异的认知分析。其中学习生成过程的一般模式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阶段;第二阶段是主动建构意义阶段;第三阶段是建构完成和意义生成阶段。维特罗克认为,人类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可以用生成过程来解释,面对不同的学习材料,人们的建构和意义生成方式是不同的,但一般会经过几个固定阶段,他认为生成学习的一般模式是存在的。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生成过程的一般模式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经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态度的养成等固定阶段,以及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最终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生成,固然有心理学意义上的规律,但是也离不开实践。所以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教学,必须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遵循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科学确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对照职业能力的内涵,发现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全面地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导致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能力生成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有效思维能力欠缺

所谓“有效思维”,是基于事实和遵守逻辑的思维,是人们准确发现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路线的能力。面对复杂问题时,该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客观上各级各类学生都应具备有效思维能力。然而在现实中,高职院校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缺乏对学生有效思维能力的训练。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学生难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认定事实和问题,难以敏锐地察觉将要出现的情况,对已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不自信,缺乏从事实和可靠的前提出发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更谈不上及时纠正错误,加之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懂得灵活变通和创新。欠缺有效思维能力,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二)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完成某种特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是高职学生完成专业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仍存在培养层次和人才类型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不能均衡发展,表现为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弱等。总之,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出现频繁跳槽、违约现象,有的甚至面临失业的尴尬境地。分析原因,专业实践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职业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自我效能感总是和特定领域相联系,职业自我效能感便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与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一旦对原单位不满意容易“跳槽”寻求更好的单位。目前毕业生不断攀升的离职率,就是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不高的一个具体表现,也给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带来了不小的损失。部分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识模糊,缺乏对用人单位声誉和形象、企业实力、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了解,被眼前短暂利益所吸引,导致职业价值发生偏离,出现频繁跳槽。分析原因,是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不到位,学生没有掌握职业决策、职业经营、职业调适的方法,没有增强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缺乏作出明智选择的能力。

基于上述现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因素众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不仅需要一技之长,更需要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并行发展。

三、顶岗实习的内涵

实践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根据职业能力生成的理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必须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生成组织教学,科学设计教学情境,选择对应的职业活动,积极完成职业任务。高职实践教学是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其主要形式之一是顶岗实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工作实践或生产操作。顶岗实习是掌握特定技术、技能或综合职业能力的过程,是学生以员工身份在与自身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关键环节。顶岗实习是高职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参照职业能力的内涵,借助顶岗实习,职业院校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在对应的职业活动中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经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引导,学生积极完成一定的职业任务,最终生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整个过程中,顶岗实习突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照,致力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技能化训练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保障学生就业质量。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全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生成,在学生职业能力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顶岗实习对职业能力生成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受到高考成绩的限制,社会热门专业的影响,家长意见的左右,学生选择专业通常比较盲目,最终可能很无奈地进入了自己没兴趣的专业学习,因此学生学习被动,没有动力,目标不明确,其职业自我效能感不高。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能力生成全过程。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多次亲身体验和经历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直接经验,增强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安全感,让他们明确“我应该如何选择”,了解教育与职业决策应考虑的因素,每一种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决策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学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由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通识教育既是一种素质教育又是一种通用能力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的一般发展或通用能力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公共生活做准备。受教育者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品质和价值,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只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几门理论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通用能力不可能从教师的讲授中直接获得,只能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得,并通过任务的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来评价学生的通用能力。学生若不主动参与和实践,就没有获取直接经验的机会。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形式之一的顶岗实习,是学生获得通用能力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学校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应以顶岗实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中,树立“主动参与、自我发展”意识,锻炼和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三)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及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是一种复合能力。它既包含专业能力又包含通用能力,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能力结构层面看,综合性表现为知识、态度、操作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从内容来看,综合性涉及专业、工种、技能的应用。专业教育的直接任务是服务受教育者的个人职业。因此,国内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通过传授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就可以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胡格先生却认为,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训练得来的。实际上,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而没有顶岗实习前,由于只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模块,没有经过实践训练和体验,对企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上,根本谈不上已具备应用的专业能力。在顶岗实习对职业能力生成的基础上,顶岗实习同样是专业能力生成不可或缺的项目训练,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以员工身份在与自身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积极主动参与生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由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达到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的目的。通过顶岗实习,引导学生认知职业,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获得相关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因此,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也是学生获得真实职业体验的唯一渠道,还是学校服务社会的平台, 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生成、增强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沛,邓泽民.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李新成,陈琦,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评介[J].山西大学学报,1998(4).

[3]马凤岐.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途径[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1).

[4]唐民.职业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培养[J].职教论坛,2010(5).

[5]邓宏宝.关于欧盟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发展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

[6]廖征军,廖金权.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中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与启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上一篇:本科宪法学教学独特性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特殊学校教师职业生涯初期发展及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