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07-18 04:08:04

对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几点反思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进程与走向有指引作用。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评价对课改的重要性出发,重点反思了初中数学评价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评价 教学反思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

1.促进数学学习。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评价,就是为了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发展和完善。它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是学生进步的必要条件,而通过评价学会评价,则是为了学生发展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并完善自我。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是为了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达到了何种程度,以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而更加努力学习。

2.改进数学教学。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评价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为此需要不断地改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接近或达到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利用评价活动来促进教学计划的改善。

二、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1.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勒概括出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如何选择可能有助于达成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如何组织学习经验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评价学习活动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作为重新开发,重新编制初中数学课程的过程,包括数学课程计划、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式改革 、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等诸多环节。

2.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主要是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对整个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进程与走向的指引作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导向功能,主要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将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来进行分析的。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改革,都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不言而喻。

三、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式

1.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从事课堂观察的具体步骤:(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观察的问题。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2)研究的准备。工具准备;教师素质准备;(3)观察的实施。自我观察、合作观察的选择实施;(4)分析与思考一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5)拟定新的行动方案。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后,形成新的观察研究方案;(6)实施新的行动方案。不断修改或调整计划并付诸行动;(7)成果呈现几次循环观察研究后可以形成观察研究报告或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报告等。

2.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评价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它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日记来获得学生有关学习数学的一些信息,便于及时评价学生和调整教学策略。

3.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也称档案袋式评价方法,是指在数学课堂中收集学生的最佳作品或重要资料来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表现性评价方法。使用成长记录袋作为数学学习评价结果的一部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使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结果的一部分;使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对学生进步的新看法;促进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重视;便于向家长展示,给家长提供全面、具体的关于孩子数学学习状况的证据;将数学的教学重点集中在重要的表现活动上;有助于评价数学课程和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4.访谈。访谈法是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来获得学生数学学习信息的一种方法。使用访谈法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进行了解,而且可以深入广泛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以及对待数学的情感态度,加强师生间的感情。采用访谈法前要事前设计。拟订谈话问题时要注意:要明确谈话的目的,问题的形式该如何呈现,问题的内容要表述清楚,问题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熟悉学生,并争取获得学生的信任。谈话要诚恳、谦虚、和谐,语言要讲究文明、艺术,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要做好访谈的准备。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包括其个性、经历、家庭、专长、兴趣、习惯等。

参考文献:

[1]陈明华.新课程:怎样进行中学数学学习评价与测试[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伊红,钟旭天,陈士军.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杨川中学)

上一篇:美术老师如何激发“学困生”快乐前行?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