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18 11:30:17

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并与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对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或急诊需行上肢、肩部、锁骨骨折及颈部手术病人9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结果:麻醉起效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5;麻醉效果试验组对1mA输出电流强度均产生肩部、颈部、上肢肌肉收缩反应降至1~mA时仍有收缩反应。结论:应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能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定位实施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关键词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刺激仪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或急诊行上肢、肩部、锁骨骨折及颈部手术病人9例ASAⅠ~Ⅱ级年龄1~6岁。患者入手术室后以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及心电图ECG同时开放静脉。

器械:贝朗神经刺激器STIMUPEX-HNS11/BRAUN和刺激电极复合针Plexuflix G。

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 实验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采用臂丛肌间沟入路法、腋路入路法、颈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法。

刺激仪主要参数如下:刺激强度1~mA刺激频率1Hz。该装置的正极与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相连固定在病人的肩部或前臂负极与专用神经刺激针相连。根据手术范围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实验组进皮下后开启神经刺激仪强度1mA当针尖接近神经丛时即可引起该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并产生相应的运动。然后逐步减少强度直至1~mA时仍有收缩反应若无收缩反应调整针的深浅、方向及角度直至位置满意。回抽无血、脑脊液和空气后即可注药。对照组 采用异感定位法当病人诉说患肢出现触电感或麻木感后注入局麻药。局麻药物选用甲磺酸罗派卡因89mg/1ml及%利多卡因神经阻滞局麻药混合液一次用量

观察指标:①起效时间。②麻醉效果:以针刺法测定手术部位疼痛、感觉消失的程度注药后15~分钟内每5分钟测定1次。优:手术时完全无痛;良:手术时轻微疼痛需辅以安定镇痛药;差:手术时剧烈疼痛需改换其他麻醉方能完成手术。其中效果优良者即为阻滞成功。③不良反应:观察有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气胸等发生。④局麻药用量。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麻醉起效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5;麻醉效果: 试验组5例对1mA输出电流强度均可产生肩部、颈部、上肢肌肉收缩反应使电流强度降至1~mA时仍有收缩反应。见表1。

讨 论

外周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局部镇痛完全而患者意识清醒、并发症少等优点。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时局麻药的选择并无特殊相对而言罗哌卡因是较好的选择。罗哌卡因是目前毒性较小的局麻药;罗哌卡因单次给药后即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镇痛时间且罗哌卡因具有明显运动、感觉阻滞分离现象肢体恢复活动之后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实践证明外周神经刺激仪能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定位改变了传统异感法盲探式操作精确定位所要阻滞的神经大大提高麻醉的成功率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

上一篇:基层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体会 下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260例手术及药物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