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时间:2022-07-18 09:40:34

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摘 要:不同的民族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种语言在其表达方式上也有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独特性。成语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在人们所使用语言中的体现和反映,成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本文旨在分析英汉成语所体现出的不同文化差异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言的独特性;成语翻译;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208-01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着丰富的成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两种语言中这些丰富的成语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仅是部分对应,或不对应。这些成语在其确切含义和感彩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相反。在翻译英汉成语时,只有深入了解了两种语言的的文化内涵,把握好两种文化的转换,才能更准确的理解英汉成语,从而对其进行精确的翻译。

一、英汉成语文化的差异

1、地域环境的不同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内,并反映着该地域的自然面貌特征,其语言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是典型的大陆环境,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汉语中有很多和土地或农业生产相关的成语。如“挥金如土”、“风调雨顺”、“面如土色”等。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其航海业和渔业十分发达,英语中有很多关于水和船的成语,如to miss the boat(错失良机),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as weak as water(弱不禁风)等。

2、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的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在两种语言的成语形成中有较多的反映,特别是表现在动物形象上。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龙(dragon)”,在中国龙是吉祥的神物,更是尊严的化身,在国际上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而自豪,龙的形象已成为中国民族的象征。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诸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3、比喻联想的不同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语言在表达思想的时候,不同的民族往往使用不同的比喻表达相同的思想。比如,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很倔的时候常说“他犟得像头牛”,而相同的意思在英语中却表达为as stubborn as a mule(骡)/an ass(驴)。另外,在比喻一个人笨的的时候,汉语常说“他笨得像头猪”,在英语中却常用goose(鹅)或者ass(驴)来表达此意思,如as fool as a goose或者make an ass of oneself。

二、英汉成语翻译的几种策略

1、直译法

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如:to play with fire(玩火);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Wall have ears(隔墙有耳)。译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可以丰富译语的词汇,使读者体验到一种新鲜感。

2、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指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或脱离原文形象,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内容的翻译方法。有些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喻义相差甚远,无论是直译还是转换形象都无法传达出原文的确切含义,这时译者就得打破原文的结构模式,舍弃原文的形象,在译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意义表述出来即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译法”。(黄粉保,1999:79)比如:by hook or by crook可译为“不择手段”,“青黄不接”可译为short of food before the new harvest等。英汉成语中凡以喻义为主、形象为辅或者形义并重的成语,在翻译中难找到对等的成语,或直译无法表达其原文意义,此时,采用意译法非常必要。

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在翻译成语时,有时单一的直译或意译都不能准确或完整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这时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以弥补直译难以达意,意译难以传神的不足。比如:“不到黄河不死心”可以译为“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如果“不到黄河”直接译为“Until the Yellow River is reached”,那么外国读者就不知所云了。

4、代换法

在英汉成语中,有一部分英汉成语意义接近,但表述上有别,有的喻意相同,喻体有异,翻译时可相互代换,这种方法就是“代换法”。如中国自古以来主要靠牛耕,自然形成了对牛的热爱,认为牛是吃苦耐劳的象征。而英国古代以马耕为主,对马有深厚的情感,因此,在英国文化中用马喻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汉语中“健壮如牛”中的“牛”在英语中就代换为horse(马),其翻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成语作为民族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部分。只有深人了解英汉两种民族文化的特点,才能深刻的理解英汉成语的内涵,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要根据文化差异的不同采用灵活恰当的翻译方法,深刻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才能形神皆备地翻译出原文。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桂华.翻译理论与技巧.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杨丽敏.略谈英汉成语的翻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6).

上一篇:技术标准的专利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