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语言习惯的Q-A

时间:2022-07-18 08:41:53

培养孩子语言习惯的Q-A

Q:我的孩子话很多,而且不分场合,有时会让我很尴尬。怎样才能改掉他的“口罗 嗦”呢?

A:孩子大约从两岁半就开始喜欢问问题,喜欢发表意见,到三四岁之间又进入好问高峰期。好奇心重的孩子话会特别多,对这样的孩子要有耐心,尽量回答他的问题,爱护他的好奇心,引导他通过其他方式学习,并让他的表现欲发挥在适当的地方。例如,到了说故事的时间,就换孩子来说故事,爸爸妈妈当听众;或者家庭聚会时,安排一段娱乐节目,让孩子尽情表演唱歌、说故事……

Q:最近,孩子不知从哪里学了句脏话,我很震惊,该如何纠正他这一坏习惯呢?

A:当孩子口出脏话时,爸妈也无须反应过度,要冷静。不妨先询问他是否真的懂得这些不好听的话有什么意义,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告诉他这些词其实是不尊重别人、不礼貌的。教孩子换个说法试试看。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也要避免用愤怒和恶言来威吓孩子,彼此定下规则,随时提醒孩子,告诉他:你如果能克制自己不说不好听的话,说得有理又合宜,这样才是好孩子。

孩子还在学习语言的阶段,无法掌握说话的分寸,自是情有可原,但是爸妈必须善于引导管教。如果孩子的说话行为有偏差,爸妈应该即时予以纠正,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而放任孩子继续下去。孩子有许多行为是在尝试错误中逐渐养成的,因此在不当言行最初发生的时候,爸爸妈妈的提醒相当必要,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修正自己的行为。

Q:我的孩子很喜欢插嘴,为此幼儿园的老师也曾向我告过状,我该怎么办?

A:孩子通常想到什么就要说什么,总希望自己的事能够优先解决,常会因为不耐心等待,而以插话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现在的需要(有时也可能是因为想引起注意)。

遇到这种类似状况,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从平时做起――

让孩子了解被打断的不觉:爸妈不妨利用说故事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打断、不能畅所欲言是一件不舒服的事。这种方式将让孩子渐渐有同感,会试着在爸爸妈妈与人谈话时耐心等待。

教导孩子在有急事时应该怎么说,除了教导孩子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说话外,也要教孩子如果真有要事需要告诉爸妈时,应该如何说,并让孩子实地演练一番。例如“对不起,我有重要的事”或“我可不可以先跟妈妈说句话”。

平日要作好榜样:教导孩子以外,爸妈也别忘了提醒自己以身作则,在与孩子说话时,应该表现尊重,耐心听孩子说话,不要动不动就批评或打断。告诉孩子倾听的重要性。

Q:我的孩子已27个月了,学说话较晚,如今又有点口吃,我该如何帮助他呢?

A:两岁以后的孩子,常会有口吃的现象,如:说话间突然中止(发音障碍),发一个音重复多遍(连发性发音障碍),有的孩子为了表达自己所说的话,还伴随一些与语言有关的解释性动作和呼吸急促。究其原因,有许多种。孩子急于说话,有时表达不清,就要重复;有的情绪紧张;有的经常在说话时被人打断或被人抢了话等等;也有的孩子是模仿别人的口吃而造成。

不管是何种原因爸爸妈妈既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也不要过度焦急,更不要骂孩子,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大多数成年后仍患口吃的人是从两岁开始的,这个阶段及时矫正,的确能避免成年后的痛苦。

1.放慢速度:告诉孩子先想好再慢慢讲,不要急躁。爸爸妈妈和宝宝谈话时速度也不要快,平心静气地慢慢讲,不要打断宝宝的话,耐心地倾听。

2.不要强迫:不要勉强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说话,因为紧张会引起口吃。如果孩子不想说话,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让孩子玩积木,拼图,出去散步,或尝试开游戏车等,孩子做着做着就会说出正常的语句。

3.帮助他忘却口吃:孩子口吃时不要焦急地盯着他的脸,这样孩子的信心就更少。你要沉着、耐心地听他说完,及时回答他,使孩子感到还能与人交谈,不匆忙。日常生活也要时时提醒孩子不要想到自己的口吃,不要表现得过度关心。

4.唱歌:对喜欢唱歌的孩子可以和他一起唱歌,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心增强,逐渐能恢复说话的流利。而许多口吃的孩子唱歌唱得很好。

上一篇:探索大豆家族 下一篇:“帮”孩子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