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个性

时间:2022-07-18 06:32:12

怎样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个性

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美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不断的创造。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训练幼儿的技能技巧。在这样的模式中,幼儿不需要开动脑筋,只需要模仿老师的画法。新《纲要》中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美术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其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幼儿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学习,有了兴趣幼儿才会认真探索,积极提问,解决问题。比如在设计绘画“遨游太空”课中,教师问“你们想去太空玩吗?”“太空中都有什么?”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开始设计与创作。实践证明培养兴趣,让幼儿在有兴趣的知识海洋中,易于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创作灵感。

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具有坚强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种能力发展的主动积极性,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起来就很慢。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幼儿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幼儿在画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洋洋的兴奋劲,太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

这时,教师应该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如:“你瞧,画得真好!”、“颜色涂的真漂亮!”、“你很会动脑筋”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画到想画,从不敢画到敢画。在绘画《汽车》活动中,我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汽车的特征,然后提要求请幼儿进行想象画,请他们自己动脑筋画,一会儿,李想就高兴地举着他的画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故意夸大语气:“哇赛,真不错!画了一个双层汽车还带了翅膀。他听后很高兴。

绘画需要孩子大胆表现,会表现,就需要对自己有信心。很多家长拿过孩子们的画,都是“这画些什么!?”“看某某画得多好!”也许你的孩子画的不好,但也不能这样说,很伤孩子的自尊。何况你的孩子并不是画的不好,只是你不明白罢了,你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讲一讲他的画,可能比画一张模仿画好几千倍,因为既发展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尊重了孩子。

三、发挥幼儿想象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大胆丰富的想象,能产生创造的灵感,幼儿的想象力是很活跃的,如果教师注意加以引导,他们会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画面,对他们富于想象的画面应赞扬、鼓励,不应压制,允许他们“想入非非”,如果我们打击孩子想象的积极性,想象的翅膀受到束缚,创造的火花也就冥灭了。

四、尊重孩子的创作、保护其作品

在许多家长的眼里,他们觉得孩子的画和老师画的规范画接近就是好画。但是孩子画出来的荒诞形象,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尊重孩子大胆的创作,新颖超常的设计是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根本,也使幼儿个性张扬的重要体现。

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如展览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上一篇:谈学前教育幼儿歌曲伴奏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高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