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口问开成功门

时间:2022-10-28 01:30:05

用口问开成功门

摘 要 反思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很少有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我们教师也很少提供给学生发问的机会和时间,长此以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有效交流氛围的营造,更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师生关系;问;课堂氛围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不受拘束的情况下,学生头脑皮层才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思维活动容易活跃起来,学生才能放飞思维的小鸟,敢想,敢问,敢发表见解,敢争论。为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此气氛中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处于被激活的最佳状态。当学生的潜能被激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便会增强。有时学生思维的结果超越、脱离我们所预定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不应该压制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能用教材教参的结论来强迫学生的观点,束缚学生的观点,更不能给学生泼冷水、讽刺、挖苦。我们应该积极肯定、鼓励学生争论,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我们不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随意地压制,甚至粗暴地责怪,是培养不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出学生的创新性人格的。

二、培养怀疑精神,鼓励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创新思维始于问题,始于对问题上的追求、探究。三百多年前的哥白尼勇敢地提出了“日心说”反对“地心说”而遭受罗马教会的迫害,但后来证实哥白尼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历史事件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要发展创新就必须敢于怀疑,敢批评,必须有挑战权威,质疑前人定论之勇气。教师可利用教材如《斜塔上的实验》、《两小儿辩日》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学生不迷信名人权威所讲的一切,教育学生要有敢于向权威说“不”,向以往的思维定势说“不”的勇气。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语文的乐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成功和掌握语文知识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一起探讨。

三、教授方法,让学生善问

在学生敢问、爱问之后,接下来,就应该交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善问”。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了这几种方法:

(1)抓住课题发问。许多课文的题目,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问”的空间。针对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之始,教师如果能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当我提出看到课题谁有问题时,同学们就提出了“男子汉是谁”?“为什么称‘我们家的’”“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等问题就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

(2)读后发问。这时候,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掌握了课文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明确自己下一步学习的目标,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然,由于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和个体的差异性,学生的问题有的质量高,有的质量低,还有的无意义,但无论什么问题,教师都千万不要弃之不顾,而要进行总结和梳理,对质量低的、无意义的、学生能自己课后解决的,简单说明后该放就放,该弃就弃,而对质量高,有价值的问题则应大加赞赏后引导学生解决。

(3)抓住关键词句发问。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对理解、掌握课文的中心意义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能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推进提出自己的问题,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

(4)从课文疑、难点入手发问。教学的疑、难点往往推进教学的突破口,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探究、解决。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语文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语文。

(5)听后质疑。即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较深层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再由学生自主作答。无论是提出疑问或给出答案或进行评头论足的评价,都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老师既不要加以限制,也不要予以暗示,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课外延伸,扩展问题意识空间

现代中学生被大量的作业占据了活动时间,挤占了开展创新活动的空间。为此,把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适度解放出来,让学生带着课堂上、教材中、同学中、教师中所争论的、可怀疑性的问题去到一个更广阔的课外天地中寻找答案。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常规对学生活动的束缚很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学生活动的束缚。我们必须把创新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离开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馆等。如在教完《春》、《夏》等写景的课文后,让学生去观察校园、公园等,欣赏自然的美,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教完《赵普》、《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等写古今中外名人的课文后,让学生去图书馆有主题地选择书目读书,要求做到课堂上读会一篇,课外读好一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参加的实践越多,接触实际问题就越多,问题意识便越强。这就扩展了学生问题意识的来源,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实践证明,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从而使现代中学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成为社会发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

上一篇: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下一篇:巧设数学问题,培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