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初探

时间:2022-07-18 03:54:48

培养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初探

我校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因为要外出务工,就让他们寄宿在学校。我校的寄宿生有几百人,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十一二岁,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尚未养成,加上缺少大人的指导,因而有许多不良习惯需要矫正。如何培养寄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就来谈谈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1.细心引导,爱心呵护

寄宿学生普遍年龄偏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为了让他们尽早适应学校环境,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我校将寄宿生组建成住校班级,并挑选了一部分责任心强、有爱心、有耐心的教师担任住校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这些教师不仅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还照顾他们的起居,早晨一起锻炼身体,晚上提醒就寝。教师既是孩子们的保姆,又是勤务员、大朋友。教师不仅培养学生洗脸、刷牙、换鞋、洗脚、叠被子等日常生活习惯,而且还教会他们如何与室友相处……真情的付出,爱心的呵护,让这些年幼的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享受到慈母般的关爱。

2.严肃校纪,规范行为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教导。开学伊始,学校就通过开会、广播等方式明确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上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积极问答问题;在纪律上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踊跃参加集体活动;注意讲究个人卫生、集体卫生。在日常管理中,学校注意加强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不仅教给学生文明礼貌用语,而且还要求各班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此外,还注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到每一项活动都是文明育人的阵地,每一个角落都是文明育人的窗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总之,学校从文明礼貌、校园纪律、仪表卫生等一日规范入手,让学生做到习惯成自然。

3.开展活动,促进养成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除了正面教育,还通过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渗透教育。例如,针对有的学生每天吃许多零食、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思想品德课教师就在课堂上帮助他们统计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然后计算出1年甚至5年的零食消费总数――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学生很震惊。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养成了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育,学校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学校把每年的3月定为“文明礼貌月”,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月里“说文明话,行文明举,做文明人,展校园风采”。此外,各班级还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如“我们是讲文明的好孩子”“我们是幸福的儿童”“互相帮助乐趣多”“我爱老师和同学”“做个爱校的小主人”等。教师们充分意识到,无论课内课外,都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品质、美化心灵,使他们在愉悦中成长为讲文明礼貌、勤奋学习、勤于动手的好少年。

4.加强联系,家校互通

学校和家长的联系至关重要,我校充分利用好“家校通”管理平台,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衔接沟通。学校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即时和家长互发短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们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按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同时我校抓住中秋节、春节家长回家过节的时机,定期召开住校班级家长会,使寄宿学生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一致,从而使学生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我校在培养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任何办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都有 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寄宿学生的管理,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不断深入地探索和实践,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但是只要大家努力了,相信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作者单位:灌云县沂北中心小学,江苏 灌云,222222)

上一篇:把批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下一篇:等待,是一种内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