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验

时间:2022-07-17 05:17:17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验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已经在中小学普及。文章总结了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提出了几点建议: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选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创造条件;上机操作;学科整合

0 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里,能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人们应具备的基础能力,这个能力如同“读、写、算”能力一样重要。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与广大同仁共享。

1 探究学习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是一种辅助工具,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它的结构并能熟练地操作。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很多内容极具抽象,如果沿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结果只可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那么,怎么来上这门课,让学生能听进去,也有兴趣来听呢?

我们在教学时抛开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课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手实践课。如“计算机组成”这节课,以前在讲这节内容时,或是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入手,讲完计算机如何工作再说它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需要用到什么样的物理设备;或是从视觉角度出发,讲我们面前有一台电脑,直观地能看到什么,这些部件起什么作用,然后说机箱内还有什么。但机箱内的东西,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因为没有直观地看到过,很难理解,教学效果不好。实际上,学生目前所具备的是初中知识水平,对电子管、集成电路等不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能认识这些配件,能知道它是物理器件,知道它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就行。因此找些废弃机箱的配件,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这些物理元件,如主板、CPU、内存条、硬盘、网卡、声卡、显卡等,拿到教室进行现场教学讲解。将它们的组装方式演示给学生看,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机箱设备。由于以前从没有这样上过信息技术课,学生们感到很新鲜,注意力也格外集中,上课效果不错,几乎只用了一堂课,学生就对计算机组成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连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也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在以后的上机课中能大胆地动手操作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通过亲手操作获取知识,学生改变了学习情感与态度,树立了探索精神。

2 制造合作学习情境,讲、做、练紧密结合,优化上机操作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使用。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或者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不感兴趣。但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距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使这些同学不再有枯燥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必须解决且很关键的难题。

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在教学内容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完成有兴趣的任务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操作技能,而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如在讲解Excel的制作电子表格时,课本上沿用的是多年不变的一张“部分刊物销售情况统计表”,学生对此毫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我校实际(因为我校的学生在考试时是一个年级一条龙排考号方式),拿出学生的考号编排表,让学生们来编排考号。答题的要求是:全年级一条龙编号,轮流抽取各班同学依次排号;按考号顺序登录成绩、并分班出成绩册。这样的问题设计出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使得同学们兴趣大增,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二至三人为一组,讨论解决方案,动手操作,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在班级前给大家演示。有个小组学生代表上前讲到,既然是全年级学生排成一条龙,每个班一次抽一个学生参加排队,全年级十六个班,那么一个班的同学每相邻两人之间的考号相差十六,呈等差数列的形式。如一班的第一个同学的考号可以写01001,第二个同学的考号为01017,把这两个数作为数列的前两个数,用Excel的自动填充功能来添加,到全班同学全部填写完。第一个班编排完之后,再写第二个班,依次类推。那在回归本班时就容易了,按照考号增序排列就行了。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考试后登录分数的时候,我们可是需要按照考号的后面几个数的递增顺序排列,不考虑班号,也就是全年级的一条龙排列的啊,怎么办?

同学们回答,使用函数把考号前面的班号去掉,然后按照递增的顺序排一下。“班号去掉后,那怎么知道哪些同学一个班?我们的班级分数册怎么办?”教师再问,同学们卡了壳。这时另一小组的同学说,“老师,我们的方案比他们的好。”“看了才知道。”其他的同学纷纷说。于是那个小组的代表来到前面给大家讲到:“我们的方案是将每个同学的考号分成两部分,分别放在两个单元格中,一个单元格中写班号,另一个单元格中写一条龙序列,序列设成文本型,保证我们的考号位数一定,填充的方法和前面他们讲的一样,只不过是分开填写的,给同学们考号时将两个单元格的内容列到一块。在操作中,排考号和归班互不影响,而且也易于增减人数。”教师让大家讨论,得出演示内容的优、缺点,教师又给了及时的补充。学生纷纷点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有时必须抛开传统的解决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实践证明,学生自己讲一遍胜过听老师讲十遍,其他学生通过听讲、讨论和教师的演示,也能很好地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这样,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在解决过程中不但很好掌握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操作,也学会了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培养个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同时,这种合作学习也弥补了教师一个人面向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团队学习中得到发展。

3 设置自主学习机会,重视作业的处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7R教育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其它学科结合起来。如在讲完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个演示文稿(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自我介绍、班级特色、或是联系其他学科的教师,帮老师制作一个具体的课件等。有几个同学就决定帮物理老师设计力学公开课多媒体演示文稿。他们从网上下载了几个相关的演示文稿,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复制一些现成的动画,进行必要的文字输入、公式编辑并且加上一些简单的线条性的图片,为了把自制的图形做好,他们有的还在其它的软件中把图做好,然后作为对象来,而后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为使多媒体演示文稿绘声绘色,他们还给文稿中添加了声音,设置动画效果等。

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既增加了学习兴趣觉得富有挑战性,既锻炼了能力,掌握了制作课件的技能,可谓一举多得。在整合过程中,要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让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

4 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它包括:①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要求会使用常用的软件处理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②获取与识别信息的能力。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能力。③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具有从特定的目的和新的需求的角度,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鉴别、筛选、重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的能力。④创造、传递新信息的能力。即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创新,从而产生新的信息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课要根据自身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注重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基于Web的数据打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凸现学科特色,打造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