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7-17 03:10:29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临床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结论:加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的判断,有助于及早进行护理干预。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41-02

由于糖尿病的严重危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不同,糖尿病造成的冠脉血管病变更严重,易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症[1],由冠脉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已成为老年糖尿病人的首要致死因素[2],临床观察、预见性护理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2005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8例,男93例,女7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4.82±4.79)岁;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38~76岁,平均(63.74±4.59)岁。两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常规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蓝牙式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同步十二导联监测含holter功能,采样心电监护波形48 h。并附生活日志表,统计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ST段改变阵次。

1.2.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值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多源室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阻滞较多见,其次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见表1。

表1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例(%)]

心律失常类型 糖尿病冠心病 非糖尿病冠心病 P值

室性心律失常 117(69.64)84(53.85)<0.01

室上性心律失常 89(52.98) 63(40.38) <0.05

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ST段改变发生率为85.12%,而非糖尿病的发生率为71.79%;在原来ST段的基础上,ST段发生进一步改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者28例(16.67 %),有胸闷憋气乏力者91例(54.17%),胸痛症状的患者49例(29.17%),无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者11例(7.05%),有胸闷、憋气、乏力者85例(54.49%),胸痛症状的患者60例(38.46%),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症状与ST-T改变的关系(例)

组别 ST段改变 胸闷憋气乏力 胸痛症状 无症状

糖尿病冠心病 1439149 28

非糖尿病冠心病 112 85 60 11

P值 <0.01 <0.05<0.05<0.05

3讨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动脉的损害严重且不可逆,影响冠脉血流,加上代谢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痉挛等,导致心肌的供血受到影响,从而使心肌的电活动发生紊乱,心脏的自律兴奋传导功能失调,引起各种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影响了心肌收缩力及输出量,使心肌病变进一步加重,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尤其以室性心律失常明显,提示糖尿病造成的血管、心肌损害较其他严重,特别是对于频发室早、多源、RonT型室性过早搏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应及早做出判断,及早处理,避免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扑、室颤。对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快速心室率持续的时间,有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无心衰和休克的征象。而房室传导阻滞伴缓慢心室率时应着重观察长间歇的最长度及出现的频率,是否会出现心脏停搏或室速室颤,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进一步减慢,尤其要加强心电监测。因此要求临床护士对监护波形正确判读,及时告知医生予以处理。对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出现,结合病情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尤为重要,能够及早做到护理干预。

糖尿患者因为心肌营养障碍,神经末梢对痛觉感受迟钝,有的病人还发生脊髓神经病变,影响痛觉的传递,常常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表2显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型较多,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胸闷、气喘、乏力,甚至部分患者心电图演变时无明显症状。有报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仅为40%,无痛型超过70%。由于症状的不典型,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上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电监测,提高护理反应度。心电监护示波出现异常ST-T改变,注意观察患者面色、意识、血压变化,有无症状及持续时间,必要时查常规心电图,排除呼吸、影响及干扰因素,将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及时通知医生,以作出相应处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龙继红,邱河.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生活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6):7.

[2]王瑞萍,钱怡简,陈曼丽.老年人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及病理改变[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0):677-679.

(收稿日期:2007-12-1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剖宫产术后急性肺栓塞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下一篇: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诱因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