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2-07-17 12:42:04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摘要: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本文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警示作用,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御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风险防御机制、加快改革步伐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有助于商业银行积极应对风险,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源头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尤其是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对新的衍生工具了解透彻并管理到位,在整个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并未按照严格的信贷准入规则进行发放贷款,割裂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联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存在资产质量不高、资产重组率偏低等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及我国不完善的金融市场背景下,由于历史原因,其风险管理体系还很不健全,无论是风险的评估与防范还是内部控制的措施都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现状

由于受体制、技术、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主要表现为数量扩张,金融创新的品种少、规模小,创新的业务范围涉及商业银行的各个层面,但大多是直接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真正由我国首创、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较少。与西方国家以追求利润和规避管制为直接动机的金融创新不同的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证券化程度较低,还没有完全建立创新金融工具的风险评估机制,银行风险意识较差,导致我国金融创新倾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忽视了对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客观上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规避能力不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这种繁荣基本上是建立在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加的基础上的。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和特定行业发放贷款,贷款过于集中导致风险无法被有效分散,同时由于中长期贷款比例较高,一旦某一行业出现经济滑坡,极易造成商业银行资金链的断裂。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在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贷款人资信评价体系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存贷款促销,为了满足竞争需要,存在放松信贷审核、忽视市场风险现象,致使信贷存在一定盲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贷款人按期合理偿还贷款的风险,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呆账风险。由于我国缺乏严格的金融审查制度和个人评级制度、贷款前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带来大量投机性借贷、超支能力贷款不断增加等问题的存在,不能确定住房按揭贷款就是“优良资产”,如果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个人按揭贷款在没有信用评级的情况下迅速扩张,其中的次级信用的比例到了一定程度,必将危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安全。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现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比较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不统一,风险管理分散在各部门,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风险评估方法过于简单,一般采用“打分法”,对于风险的定量揭示不足;风险评估局限于信用风险,缺乏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监控。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但由于内部控制组织构架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只依靠几个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缺乏整体协调和配合,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自我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无法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出现超越经营原则发放贷款现象,导致资本金普遍不足、资本充足率低、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剧烈的市场动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重视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我国银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应努力防范和化解由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应改变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收付结算、担保、融资管理、咨询、衍生金融工具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优化负债结构。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也警示我们要审慎地进行金融创新,做好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使资金得到合理地运用,让更多的人得到便利的融资。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金融政策和法律,用市场需求来检验各种创新业务,商业银行应及时建立并调整其金融创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预防体系以及严格的后续监督机制,保证对创新的业务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避免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商业银行应通过完善其内部评级系统,充分揭示交易对手特定债务的信用风险,为此应对影响交易对手未来偿付能力和履约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以便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信用风险的程度,并根据不同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对其进行管理,实行产品多元化策略。

(二)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波动性较为宽裕的条件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商业银行应始终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1.设立合理的资本结构,扩大资本总量

我国商业银行应参照巴塞尔协议, 设立合理的资本结构,扩大资本总量,以增强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调整贷款和负债结构,改变重开发轻消费的倾向,扩大活期存款占比,降低定期存款占比,从而减少筹资成本; 合理协调负债和资产的期限结构,做到短负债来源短资产运用,中长期负债中长期运用,避免搭配不当引起的风险。

2.积极推动抵押贷款证券化水平

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同证券公司紧密合作,根据抵押贷款的不同风险状况确定不同的证券化程度,鼓励开发抵押债券新品种,利用衍生产品或者证券化分散风险,避免抵押贷款风险高度集中于商业银行。在证券化的过程中,相关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并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设立最低资本金储备。以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为例,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使原来集中在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资产变为资本市场上很多投资人持有的抵押债券,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了风险。

3.尽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尽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集合各种重要的信用信息,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把握个人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能够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通过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有助于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现象,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对借款人能够进行有效地分割,这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规避和控制风险,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建立评级体系的同时,还应建立财务报表信息的甄别系统,对于变化比较大的需要进行审核,保障进入评级模型数据的准确性。为了控制信用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信用升级、净额结算协议等措施,通过要求交易方提供抵押、担保、信用证、保证金、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实现交易对手的信用升级。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重视信贷风险的早期防范

商业银行应改变陈旧观念,重视对信贷风险的早期防范,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贷款者审查和监控。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对资信情况进行审核,通过现代计量方法和模型对客户进行动态评估,使市场参与者掌握有关风险和资本的最新信息,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提高效率的关系。

5.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改革信贷管理体制。我国已将四级贷款分类法改为五级贷款分类法,这有助于把贷款质量和风险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环境、抵押品、信用记录等各种因素联系在一起,客观评价借款人清偿能力的高低和贷款的风险程度。

(三)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对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识别与计量水平,这离不开现金的理论、复杂的软件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库作支撑。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下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应建立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设计合理的信用级别,区别不同层次的风险;商业银行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工作,并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级方法,合理计量风险;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信用风险,还必须加强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监控,以及时针对市场变动调整策略、规避风险。

(四)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的全系统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

1.构造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构造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需要监事会针对全行进行监督,包括重要的业务管理情况、高级管理人员遵纪守法情况以及经营管理行为。同时建立独立于决策经营机构之外、直接对监事会负责的监督总部,对全行经营管理活动和经营风险进行控制。

2.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

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可以降低内部控制交流成本,便于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流通和信息交流,使各部门及时掌握相关部门的最新动态、及时把握所有的重大业务活动,以便据此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发现其他部门存在的问题。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和岗位,明确工作任务,避免部门间扯皮,以有助于各部门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明确自身职责权限,使所有的雇员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基层机构工作人员都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真正内涵,将其真正落实到行为上。

(五)提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素质

世界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需要有一只懂得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运用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加入,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对国际、国内市场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增强商业银行搜集、识别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当前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与国内金融存在潜在风险的条件下,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应在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银行监管实践和各自的管理实践出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和规避。

参考文献:

[1] 欧阳金琼,蒋志辉.从“次贷”危机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J].管理观察2008.10

[2]戎锋.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4

[3]张伦锦,卫跃宗.再谈次级债危机的启示[J].保险与金融,2008,1.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翟营大街支行)

上一篇:浙江省民间金融现状及其规范化研究 下一篇:银行业结构与货币政策效果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