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球化风险社会的风险 责任与决策

时间:2022-07-19 01:34:02

浅议全球化风险社会的风险 责任与决策

论文关键词:风险社会 责任 传播全球化

论文摘要:当下社会,无论经济发展状况,或者说工业化程度如何,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被纳入了全球化的体系之中,这既是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全球化,同时也是风险的全球化。全球化大潮之下,没有人能够真正独善其身。在这样的全球化风险背景下,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入手,结合诸如目前中国在全球气候与环境恶化条件下承担责任的事例,并从传播全球化的角度入手,去简要分析如何在这样的全球性风险社会的前提下,规避风险,更合理地做出决策。

一、风险社会产生的时代背景

1.风险社会

从风险的角度上讲,风险社会中所讲的“风险”与普遍意义上的“风险”所涵盖的理论范畴并不相同。风险社会中所谈到的风险是人为的,而非大自然带来的风险。

具体到风险社会,就是指在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化时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大量的、先进的人类文明,而伴随着这样的过程,人类决策所带来的可能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决策带来风险,那显然应该由决策者来对其所带来的风险负责,而由于决策者或者决策集团本身的政治经济背景,在面对重大问题的时候,这些人或者集团很少真正负起责任,或者说也不可能独自承担其责任,这样的社会根源研究阻碍了风险责任的细化。

进入20世纪以来,一次又一次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毁灭性后果的事件,使得人们迫切需要去进行有效的风险预计,以便很好地进行风险控制,这就是所谓的风险社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时代的伴生物。

2、风险社会的理论来源

1986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出版了德文版的《风险社会》一书,该书首次使用了“风险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当今充满风险的后工业社会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

贝克对风险概念作了8点总结:

1.风险既不等于毁灭也不等于安全或信任,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虚拟;

2.风险指充满危险的未来,与事实相对,成为影响当前行为的一个参数;

3.风险既是对事实也是对价值的陈述,它是二者在数字化道德中的结合;

4.风险可以看作是人为不确定因素中的控制与缺乏控制;

5.风险是在认识(再认识)中领会到的知识与无知;

6.风险具有全球性,因而它得以在全球与本土同时重组;

7.风险是指知识、潜在冲击和症状之间的差异;

8.一个人为的混合世界,失去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两重性。1

3.中国在全球化风险中的责任与机遇

当今,最引起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风险之一就是全球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问题,这既是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又事关人类种群发展大计,早已不是几个国家,也不是仅仅几个国家就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中国的年碳排放量已然超过美国与欧盟,位居全球第一位,这势必使我国在全球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的问题商讨中成为众矢之的,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

诚然,我们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理由,经济整体水平的落后,快速发展的需要,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落后的科技水平都在客观上决定了确实不能把发达国家的标准强加于我国之上。

但无论道理多么的有说服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国家目前的快速发展,或者说我国目前快速发展的模式确实已经使“残破不堪”的地球更加难堪重负。我们一直在强调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无论怎么说,在事关人类发展的大计的问题上讨价还价,斤斤计较,都不符合这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定位。

况且,担负这样的责任并不需要以牺牲发展为代价。在快速甚至超速行驶了30年之后,中国这部“跑车”也已需要调个档,换个模式再继续前进了。这里先抛开社会转型因素不谈。仅仅就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而言,节能减排显然是个难得的契机,变粗犷型经济为密集型经济,这个我们叫了差不多十几年的口号,是时候真正落到实处了。这既符合我国本国的根本利益,又承担起了在全球性风险问题上我们应当担负的责任,对内对外,百利而无一害。

二.传播全球化与全球化风险

1.关于传播全球化

传播全球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地理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的全球化理念,以及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中提出的全球化概念。

在文化工业中,特别是广告工业中,要求世界文化标准化的表现特别强烈,比如全球化的生活方式。跟这个稍有区别的是提出了“消费的共同群体”的观点,即在世界的不同地方都存在着对同样的产品有着同样的消费需求、消费欲望和消费爱好的群体。从这个观点的差异中就可以看出全球化社会的概念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而是指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全球化思想影响到的人首先是决策人或是企业首脑,他们鼓吹自己是全球化意识的代言人。这种全球化话语后面掩盖了一些事实。第一就是很大一部分人是不能进入这个过程的,不能成为所谓的“全球化群体”。这种全面性的话语也伴随着新形式的跨国企业的问世。全球化企业的概念是由关系构成的,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化、网络化,是传播和网络构成的一种赛伯空间 (cyberspace)。2由以上可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受到同质化信息的驱使。

2.传播全球化在消弭风险中的重要意义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一方面是风险社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或者可以说是信息社会的特征;另一方面,风险是由决策带来的。

就信息社会的特征而言,信息已经取代物质成为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在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得以在全球范围下更广泛的得到共享,人们也都开始主动地意识到追逐信息的重要性。毫无疑问,信息共享可以更有利人们在决策之前衡量与预估风险,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另一方面,从负面的角度来说,上文已经提到,由于传媒集团、传媒机构或者其他传递信息的人或组织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各种各样非传媒领域因素的束缚,所以也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受到同质化信息的驱使。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同质化的信息是否会直接带来同质化的决策,是否可以假象传播全球化使得全世界的鸡蛋都放到了差不多同一个篮子之中呢?我们恐怕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传播全球化,而是传播的多元全球化。

参考文献:

1. 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03)

2. 周占超.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引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03)

3. 郑红娥,宋冉冉.风险社会的研究评述【j】.社会主义研究,2009,(06)

4. 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评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1)

5. 庄友刚.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评述【j】.哲学动态,2005,(09)

6. 李艳红,张培富.风险社会中的专家体制【j】.山西大学学报.2010,(01)

7. 沃特·阿赫特贝格.民主、正义与风险社会:生态民主政治的形态与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03)

8. 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01)

9.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4)

10. 刘义强.社会风险与的结构背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11)

11. 鲍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风险意识及其培育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12)

12. 阿芒·马特拉,陈卫星译.传播全球化思想的由来【j】.国际新闻界.2000,(04)

13. 郭小平,秦志希.风险传播的悖论_论_风险社会_视域下的新闻报道【j】.江淮论坛,2006,(2)

注释:

1 周占超.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引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03)

2 阿芒·马特拉,陈卫星译.传播全球化思想的由来【j】.国际新闻界.2000,(04)

上一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解读(上)——流动人口达312... 下一篇:试谈全球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