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音色浅析

时间:2022-07-17 03:12:38

琵琶演奏音色浅析

【摘要】 “音色”是音乐语言的一大要素.琵琶演奏的音色变化直接关系到艺术表现力。本文主要从影响琵琶演奏音色的四个方面: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与方法;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再现以及演奏时各种因素关系的处理等主观原因和琵琶本身音色的客观原因;论述了琵琶演奏音色是影响制约演奏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只有使演奏者提高自身的几个方面的能力,并配备好优良的乐器,才能演奏出“情”“声”“技”三者自然、贴切的统一的效果,让听众为之感动、倾倒。

【关键词】 琵琶演奏音色;触弦;泛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凭音色来区别各种乐器的音响。每个乐器演奏者在演奏一种乐器时,都会遇到乐器的音色问题。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音乐是由演奏主体使用乐器而表现出来。因此,在乐器表演艺术中,乐器本身是基础,起主要决定因素的是人。对演奏者来说,一件制作精良、音质优美的乐器是演奏出好的音色的基础,而更重要的是靠演奏者完美的演奏。从这个角度讲,琵琶的演妻音色是衡量一个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影响制约演奏水平提高的重要目素。

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琵琶演奏音色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提高琵琶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水平起到一些作用。

一、琵琶的演奏音色取决于演奏技巧和方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从诗中可见琵琶的音色、技巧及演奏的感染力是极强极丰富的。仅以右手弹挑为例,从右手技巧的触弦角度、深浅、部位、力度等直接影响着演奏音色方面作简要分析。

“弹挑”是右手技巧中最基本的技法。”是琵琶艺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演奏技巧。用右手食指指甲端将弦自内向外方触弦得声,谓“弹”,用右手大指指甲端将弦自外向内方触弦得声,谓“挑”。二者结旨起来作一种往返的运动,即“弹挑”。弹挑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触弦角度,这样不仅音量饱满,而且音色上乘。例如,指甲以和弦垂直方向(约90度)触弦,音色较为明亮、清脆;指甲以和弦呈钝角方向(大于90度,印往上翘着弹),音色发飘;指甲以和弦呈锐角方向(小于90度,即往下压着弦弹),音色较为圆润、浑厚。一般为了避免指甲触弦所产生的噪音,以及使音色圆润些,多少应呈锐角较为合适些。在连接弹挑中,一方面靠指力,小关节要灵活,另一方面是手腕的力量,在这种往返的运动中依靠相同或相近的触弦角度容易形成一种用力的惯性,整体协调,使弹挑的音色圆润统一。

弹挑触弦深浅(指弹弦的指甲部位)的不同也影响音色,一般是假指甲胶布外的二分之一处。

指甲与弦身的接触部位即触弦点,对音色、音质的影响很大。触弦点距离复手越近,泛音频率中的高音频率的振幅相应增加得越大,形成的音色越明亮、刚硬。触弦点距离复手越远,泛音频率中的低音频率的振幅相对加大,形成的音色深沉柔和。在演奏中从乐曲内容出发,需要有音色的变化,可以以此点为基准上下移动触弦点,以得到所需求的音色。

触弦速度,也是影响音色的一个因素。指甲拨弦后在弦上滞留的时间短,音色明亮,颗粒性强,指甲拨弦后在弦上滞留的时间长,音色柔和,颗粒不明显。

琵琶的演奏技法是音色形成的重要基础,许多的音色变化也都通过演奏技巧来表现,当然要根据乐曲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来表现乐曲。

二、琵琶演奏音色依赖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情绪,风格

琵琶的演奏是音乐作品的再创造,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有许多传统乐曲在历史曲传承中,由于演奏者理解不同以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与流派,即使在同一流派中同一首乐曲的演奏风格也存在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演奏音色也就受其影响。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一样,是描写楚汗相争的历史故事,它们同为武曲,但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这场如争,因此在曲风上,音色就有不同。《十面埋伏》主要从正面描写战争过程,尽力刻画了汗军的威武雄姿和奋勇杀敌的气概。其中第二部分的“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用忽隐忽现的声响,忽紧忽弛的节奏,表现出埋伏时士兵穿棱奔回的情景;以碰弦、煞弦等手法为主,音色铿锵坚硬,表现两军刀戟相碰的小战接触,以绞弦、并弦、夹扫以及大幅度的推拉,来表现越来越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音色高亢。而《霸王卸甲》是站在同情和赞颂楚军的立场上,着力表现和渲染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以及楚军的英烈悲壮,此曲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没有花多大的笔墨。它运用绵绵不绝的长轮,通过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自由伸展的节奏,奏出了如诉如泣,令人愁肠欲断的凄凉音调,音色低沉迂回。

古曲《飞花点翠》就有两种解释:一种表现为飞花散落在芳草上,春意正浓的景色;另一种表现为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飞雪的意境。前一种解释运用文曲文弹的奏法,集中体现在推拉弦的演奏舒缓,使乐曲细腻委婉,音色柔美,按照后一种解释的演奏则是文曲武弹,即在演奏中要突出刚健的风格,尤其在推拉弦时要用较快的速度推拉,配合右手急速的轮指,使声音有棱角,有力度,柔中带刚,从而产生一种松柏傲然于雪中的意境。

正像阿萨菲耶夫在《音调论》中所说:“音乐作品的生命在于它的演奏之中,存在于以音调方式将它的思想内容展示给听众的过程中。”因此演奏者首先要分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个人对作品的理解等,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三、琵琶的演奏音色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松与紧的关系。演奏技巧要通过正确的演奏方法和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掌握。要随时聆听才能发出美好的音色。从技术上讲就是要注意松与紧的结合。有的演奏者常出现只紧不松的演奏状态,奏出来的声音必然是僵硬的,不但技术提高不快,而且演奏起来非常吃力。松与紧是相对的,拿弹挑、按音来说,在弹挑或按音后,手指要相对放松,在连续的演奏中,要使重心转移交替到下一个指法或音上。只有在这种松与紧的交替中,声音才不会僵硬、死板,才有活力,指法拄巧的掌握也能运用自如。

二是快与慢的关系。一方面是技巧练习过程中快慢结合练习;另一方面,许多技巧通过快与慢的演奏来表现出不同的音色特征。前者是掌握技巧的重要性,是为训练出好的音色的基础和重要手段。练习中快与慢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扎实的慢练基础、娴熟的技巧就无法获得,没有慢练中建立稳定的美好的音色概念,就不能达到演奏的自由王国。后者则应根据乐曲的需要,演奏者个人的审美观、情趣及对作品的理解而去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声音,通过或快或慢的演奏来完成。

三是技与艺的结合。“技”是指技术水平,通过不断的练习得到提高,在练习过程中要始终包含对美的音色的追求,音色的纯正与否正是技术水平的一种标志。“艺”是指艺术水平,它包含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演奏者运用准确恰当的声音特色来进行二度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技术困扰已不复存在,唯有感情的宣泄和美妙音乐的回荡。“技”是手段,“艺”是目的。

四、琵琶本身也是决定演奏音色的基础

“音色’是音乐语言的一大要素”。【4】琵琶的音色,老一辈演奏家曾列举了“尖”“堂”“松”“脆”“爆”五种音色,并要求在一把琵琶上对尖、堂、松、脆、爆五种音色都具备。“尖”是指下把位高音的音响很明亮;“堂”是指相上低音区的音响很浑厚;“松”是指弹弦后发音很灵敏;“脆”是指品位第一、二、三把位的音色很清脆;“爆”是指能发出金石之声的音色,出音有厚度、有分量,乐音能传送较远。一把优质的琵琶可以让琵琶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得到最极致的发挥,可见挑选一把优质的琵琶是多么重要。

综合所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要想在琵琶演奏中得到好的音色,是听众为之感动、倾倒,就必须以选择优质的乐器为基础,以科学的演奏技巧与方法为前提,融入演奏者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使各种好的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注入人性的冲动,求得真正“意境”。

参考文献

[1] 白居易.琵琶行.白氏长庆集【M】:1979年中华书局.

[2] 张丽萍.琵琶演奏中弹挑的衍生技巧在曲子中的运用.大众文艺【J】.2010.23.

[3] 俄·鲍里斯·阿萨菲耶夫.张洪模译.音调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08

[4] 刘石;略论琵琶演奏的音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J],2002.03.

作者简介:陈薇(1980—),女,湖南长沙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下一篇:山西寺观壁画艺术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