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态位发展战略

时间:2022-07-17 01:29:05

浅谈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态位发展战略

[论文摘要]生态位理论为高等职业学校建构发展战略提供了新视角。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高等职业学校内部生态因子与外部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发展战略的内容包括生态位错位战略、生态位移动战略、生态位扩展战略和生态位共生战略。

[论文关键词]生态位 高等学校生态位 高等职业学校 发展战略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翰逊于1910年首次提出,之后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生态位理论展现出了超强的解释力,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自然生态研究的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为各领域的研究开启了新的理论视角,并发挥了积极的实践指导作用。同样,生态位理论也为我们建构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么什么是生态位?何谓高等学校生态位?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生成的生态因子有哪些?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态位发展战略包含哪些内容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生态位和高等学校生态位

生态位指在自然生物系统中,一个物种在与其他物种发生关联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存在的时空位置和功能地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经过竞争生存下来的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拥有最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态位,并且这一生态位具有唯一性。因为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同一生态位所蕴涵的空间、时间、食物等资源都是有限的,一个生态位只能容纳一个物种,若两个及以上物种出现在同一生态位,必然引发激烈的种间竞争,最终导致其中的弱势物种被驱逐或灭亡。因此,在同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生态位完全相同的两个物种,物种间必然会通过竞争实现生态位的异他分离,并实现对时间、空间、食物等资源利用的相互补充,从而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效率,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生态位理论也适用于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高等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与外界的社会大系统进行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高等学校如生物系统中的物种一样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生态位。当然,高等学校所处的生态环境除了含有客观的自然因素,还包含了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社会因素(文化、制度、风俗等)。同时,由于高等学校的主体是人,高等学校生态位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高等学校生态位是高等学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凭借自有的资源禀赋,通过办学实践能动地与社会环境和其他高等学校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以及相对竞争优势。

二、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生成的生态因子

在生态学中,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繁衍、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对于一个特定的生物主体,影响其生存繁衍的生态因子分为内部生态因子和外部生态因子两大类。1966年,美国教育学者阿什比(Ashby)在他的著作《英国、印度和非洲的大学: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中,经过对欧洲高等教育在印度和非洲国家的移植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得出了“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的著名论断。类似于自然界中的物种,高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物种”,其生态位的形成也是其内部生态因子(遗传)与外部生态因子(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生成的内外生态因子分别有哪些呢?

1.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生成的内部生态因子。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生成的内部生态因子包括学校类型、大学文化、办学特色、办学实力等。这里的学校类型是指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功能定位。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其中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表述,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确认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其“高等性”“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技术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而普通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学术型或工程型的高层次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高等性”和“职业性”这两个身份特征,才能突出类型特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形成自身合理的生态位;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形态,是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高等职业学校大学文化除了拥有一般大学文化所应有的特征外,还有“职业”特征,即对经世致用这一价值理念的推崇。高等职业学校大学文化所拥有的这一独特文化基因可对社会形成讲求务实、崇尚实干的文化氛围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而高等职业学校大学文化社会引领功能的发挥将使其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因此,优秀的高等职业学校大学文化对于提升师生的凝聚力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进而稳固和优化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态位具有重要作用。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异于其他院校的鲜明特性,是学校个性的彰显。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职业学校面临生源减少和学生就业竞争加剧双重压力的形势下,办学特色对高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很多高等职业学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相互复制,造成了彼此生态位的严重重叠。高等职业学校只有突出办学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才能与同类高校实现错位竞争,形成自身独有的生态位;办学实力是高等职业学校维持和拓展自身生态位的关键生态因子。从高等学校功能的角度看,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应用技术的研发能力,三是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高等职业学校唯有努力提高办学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生成的外部生态因子。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生成的外部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校际关系等。高等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其发展至关重要,特别在中国,一所大学所在的区位是否是行政中心将对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位置处于行政中心的高等学校在师资聘任、优质生源招录、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都比处于非行政中心的高校更具吸引力。高等职业学校在确定自身生态位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地理位置,以趋利避害。高等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种教育类型,产学合作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学合作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企业生产也就涵盖较高的技术水平,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就越大,进而企业对产学合作的主动性也就越高。当前,中国各地都在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加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政策措施,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积极性日渐提高。这为高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巩固并提升学校的生态位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在资金支持、人事管理、人才引进、建设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高等职业学校的政策支持的状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职业教育在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国家在资金投入、师资评聘等方面给予高等职业学校政策倾斜,极大优化了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高等职业学校优秀大学文化的形成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均具有深层次的影响。高等职业学校应充分挖掘利用社会的优秀文化元素,吸收融合,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大学文化,为学校生态位的形成、维护和拓展提供积极的价值导向。在高等学校生态系统中,校际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是实现系统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革前行的必要条件。高等职业学校与其他高等学校开展学生专升本、教师学历和能力提升、实训条件共享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能有效地增加办学资源,拓展自身的生态位。

三、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发展战略的内容构成

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发展战略是高等职业学校领导者依据生态位理论对影响学校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生态因子进行理性权衡的基础上,构筑学校合理生态位,突出竞争优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行动路径。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发展战略包含以下内容。

1.生态位错位战略:突出办学特色。物种间生态位的相互关系基本可分为高度重叠、部分重叠和完全分离三种。生态位高度重叠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要利用同一资源,这必将导致物种间的激烈竞争,其结果是竞争失败的物种被逐出局另寻新的生态位或走向灭亡,而最终结局是生态位高度重叠状态的消失,这就是物种生态位的分离原理。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分析高等学校生态位间的关系。高等职业学校生态位分离战略就是要找准发展定位,突出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生态位错位发展战略应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彰显类型特征,避免与本科院校的生态位高度重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种独立的类型,其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部分高等职业学校的类型特征并没有得以充分凸显,毕业生在专业理论基础上浅薄而零碎,没有本科院校毕业生掌握的那么深入和系统,在专业技能训练上由于缺乏“真刀真枪”的生产实训条件和机会,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停留在简单操作技能的层面,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用人要求。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切实落实校内外紧密合作的“双控”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以彰显自身的高职类型特征。二是突出区位优势,避免与其他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态位高度重叠。高等职业学校要紧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在综合考虑自身发展环境、办学实力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定位发展目标,提升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柳州市唯一与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以二产类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学校,其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在柳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结构、师资总体水平上与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自治区内甚至区外的一些同类院校所带来的生源、学生就业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利用柳州市的工业优势,深化学校“依托柳州、产学互动、以产促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内涵,突出工科类专业优势,重点加强与柳州当地大型先进企业的深度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创建校企合作办学实体,努力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立起学校他人不可撼动的核心竞争力。

2.生态位移动战略:提升办学层次。物种生态位的形成是其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物种要生存繁衍下去,必须要在资源的需求和利用、躯体的结构和机能上有所调整,形成新的生态位,这就是物种的进化。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主线。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发展时期。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职业教育理论界到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对建立从中级到高级(包括专科层次、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体系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达成共识。有学者提出可在全国范围遴选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紧缺专业,试点设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制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的突破口,在取得实践经验后,进一步试点专业硕士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全国26个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均制定了试点实施方案。如湖南株洲市提出“试办四年制高职,并探索在应用型本科大学内试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制度”,宁波市提出了“到2015年基本建立有中职、高职、本科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改革目标。可见,职业教育重心上移已是大势所趋,而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就要进行生态位的向上移动。目前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向本科或更高层次延伸的具体政策还没出台。有学者指出将职业教育特征明显的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转型为高职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的最佳方案,但笔者认为较为可行的路径应是将部分基础条件好的高等职业学校(主要为国家示范或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职本科院校,因为这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基础、办学理念、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建设上都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并比地方应用性本科高校具有更加鲜明的职业性。因此,国家选取部分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职本科教育试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一类学校应该组织专门团队对这一发展机遇进行理性分析,做好前期的理论研究和调研工作,待时机成熟,适时推动学校生态位的整体向上移动,即使最终不能整体升格为高职本科,也可通过与应用性本科院校联合培养高职本科或研究生层次人才的方式,实现学校生态位的部分向上移动。

3.生态位扩展战略:丰富学校功能。物种所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就是其生态位宽度。在资源总量减少、物种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扩展自身生态位宽度对物种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生态位扩展战略,丰富学校功能,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所导致的生源数量减少。相关研究表明,2009之后的10年里,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逐年下降,至2018年将达到最低峰,仅为2008年的50%左右。二是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使企业对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需求增加,民众参加在职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渴望日益强烈。针对以上两点,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生态位扩展战略可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丰富学校人才培养功能,将人才培养功能由以往的以全日制学生教育为主转向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函授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并重,将非全日制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来谋划发展,加强专业建设,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提升学校非全日制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学生规模,有效缓解生源数量下降给学校带来的冲击。二是丰富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学校开展社会人员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的机制,在扩大服务项目的同时努力提升服务的技术水平。此外,学校要对在实施企业人员培训、技术服务过程中收集到的企业管理和生产的真实案例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论改造”,将之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工作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加办学资源,扩展学校生态位宽度中的作用。

4.生态位共生战略:深化校际合作。物种间的关系除了竞争关系还有共生的关系。共生即物种间的相互依存,是在进化过程中一种物种的存在为另一个物种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高等职业学校间的共生关系表现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个高等职业学校都有自身优势也会有不足,实施生态位共生战略是高等职业学校利用外界资源弥补自身不足的有效手段,也是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其他高校建设发展、加强自我宣传、提高美誉度的可行途径。此外,高等职业学校还可以在与其他高校的互惠合作中,认识自身优势与劣势,这将有助于高等职业学校找准生态位,突出相对竞争优势。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生态位共生战略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与同类型高校的共生,即与其他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建设和课程改革上取得了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教学改革成果,而南宁的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在经济管理类、化工类专业建设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可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二是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共生,如与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科学研究、教师理论提升、学校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3+2”或“2+3”模式的人才培养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师和管理干部培训、教育教学改革指导等。

上一篇:浅析高职英语课外活动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 下一篇: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