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剥食病死牲畜引起的皮肤炭疽的检测

时间:2022-07-17 12:20:04

一起剥食病死牲畜引起的皮肤炭疽的检测

摘要:目的:检测病死牲畜肉和患者皮肤渗出液中的炭疽芽孢杆菌。方法:用涂片镜检、培养、生化、青霉素敏感、噬菌体裂解等实验对采集的病死牛肉和患者皮肤溃烂处的渗出液进行检测[3]。结果:病死牛肉和患者皮肤渗出液中分离出的细菌均为炭疽芽孢杆菌[3]。结论:对不明原因死亡的牲畜要及时报告,以确定死亡原因,对病死的牲畜尸体要进行及时处理,以免感染人。对炭疽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尽量在病人没有用药前采样,才能提高炭疽芽孢杆菌的检出率。送检标本的质量和及时性对检出率影响很大。

关键词:炭疽;标本采集;检验质量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6-01

2011年4月果洛州玛沁县昌马河乡牧民班保帮助邻居剥食病死牛肉后,手臂出现水泡后逐渐变为紫红色,手臂肿胀明显。发病后患者没有在乡级卫生院治疗,直接到县医院就诊,县医院将患者情况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及时采样送州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检出炭疽芽孢杆菌。

1 材料和方法

接到县疾控送检的标本后,我中心立即进行检测。将送检的牛肉和渗出液直接用载玻片压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镜下可见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镜检的同时将牛肉切碎和采集渗出液的棉签分别接种到两支营养肉汤管内37℃,6小时后,见接种棉签的肉汤清亮,有絮状物,接种牛肉的肉汤浑浊。将肉汤的接种物转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血平板,37℃,18小时后见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不透明、无光泽、边缘不整齐,大而扁平的菌落。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菌落呈卷发状。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绿色、不透明、无光泽、边缘不整齐,大而扁平的菌落,无溶血环。挑起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做生化实验,生化检测结果为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不分解乳糖。在半固体上呈毛刷状生长。触酶实验阳性。将菌落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贴上青霉素药敏片,37℃,18小时后观察结果为青霉素敏感,在涂布菌落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滴加噬菌体后倾斜平板,让噬菌体流动,37℃,18小时后观察噬菌体流过的部位有明显的噬菌斑,结果为噬菌体裂解实验阳性。

2 结果

两份标本中均检出炭疽芽孢杆菌。

3 讨论

我中心是果洛州唯一一家长期开展炭疽芽孢杆菌检测的单位,近几年六县送检的环境标本及患者标本较多,但检出率很低,检出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采取的标本不合格,部分接诊医生未及时上报,造成患者标本采集时大多已用药治疗几天,所以检不到阳性菌。检出率的高低与送检标本的质量和送检及时性关系密切[3]。果洛州皮肤炭疽病人较常见,主要原因是当地牧民对病死牲畜的尸体处理不当,有病死牲畜时不报告当地有关部门,而是宰杀病死牲畜进行分食。造成部分接触者患病,牧民对炭疽病的认识不足,急需加强宣传教育,使当地牧民掌握病死牲畜尸体的处理方法,有效管理疫情发生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眉眉,姚文清,田疆,于伟,毛玲玲.一起突发炭疽疫情中炭疽芽孢杆菌的分离及鉴定.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18卷05期

[2] 张芙蓉.两起因剥食病畜感染皮肤炭疽病例报告.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36卷17期

[3] 马绍辉,汪春翔,葛华.两起炭疽突发疫情中炭疽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中国共患病学报,2010年26卷07期

上一篇:临床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护理 下一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