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就是创作的文化

时间:2022-07-16 06:28:56

作文就是创作的文化

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作文定义”这一问题,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水平阶段。以下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经过自身探索后得到的一些想法。

一、作文定义研究之必要性

作文概念都不知道,教师如何教作文?学生如何写作文?中考、高考阅卷教师又该如何评判作文?

教师教作文时是心中无数的,学生写作文时也是心中无数的,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也是心中无数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一些高级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中,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上了示范课,但研讨活动始终是在作文的最下位概念上纠缠,涉及的往往只是作文的某一个知识点而已,而对于作文的定义却极少关注。这样的研讨活动对作文教学并没有太大的推动作用。

作文,是一门课程。作文的定义,是其最核心的知识,是最上位的概念。作文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科知识体系。核心知识、上位概念没有搞清,就像建造高楼大厦没有基础一样。

目前,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就在于没有搞清作文的定义。在教学中,教师上一节课,落实一个作文知识点。可是,写作到底有多少个知识点?写作教学到底要掌握哪些最重要的知识点?这些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又怎么知道,教师上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写作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呢?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这样处于最低层次,在无数的作文知识点上纠缠用力。教师、学生用尽心力,可学生最后还是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有鉴于此,笔者开始致力于作文定义的研究。

二、作文定义研究之现状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关于作文的定义,主要有三类观点。

(一)从写作者角度研究

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叶圣陶是语文界的泰山北斗,他对于作文有这样的观点:“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兴趣,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意思是说,写作是作者自己表达的需要。

(二)从文章内容角度研究

从这一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李镇西、王栋生。李镇西主张作文教学要呼唤真善美;王栋生主张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三)从文章对读者的作用角度研究

从这一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巴金。巴金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又说:“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

三、作文定义之我见

(一)作文的定义

上面三类研究,到底谁对谁错?有没有更言简意赅的表达?如果盲目讨论,会有无数答案。笔者以为,讨论这一问题,要基于如下两个前提:一是学生写的给别人看的东西;二是学生写的东西属于精神产品。

明白了这两个前提,作文定义就非常容易明白了:既然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当然不能只从自己感不感兴趣、想不想表达的角度考虑;既然是给别人看的,当然也无法以自己的真善美去满足读者的需要。所以,关于作文的定义,我们接受巴金的观点,从给予读者精神益处角度考虑。这样就可以明确:学生写的文章对读者而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价值,即文章必须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造福精神。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力量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揭示出“作文”的“文”的含义了,“文”应是“文化”。

那么“作文”的“作”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应该是“创作”。因为,能够给别人精神力量的东西,不是照搬生活就可以的,不是胡编乱造就可以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的,而是只有呕心沥血、只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才行。

所以,作文,就过程而言,就是创作文化;就结果而言,就是创作的文化。

那么,我们人类创作的文化,具体可以满足人类精神的那些需要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是提升思想,即给读者正确的思想,帮助读者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如初中语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它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观点:一个巨大的困难,不是一下子可以克服的,把它分解成无数小困难,就容易一一克服了。很多议论文,都属于这类文章,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

二是陶冶情操,即给读者展示美好人性,帮助读者提高情感水平。像初中语文课文《老王》,文中的老王,一无所有,却有颗金子般的心,他给予了作者人间最宝贵的亲情。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老王却有最高贵的灵魂,读了此文,读者情感就会得到净化、升华。

三是丰富知识,即给读者介绍知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奇妙的克隆》等。

四是愉悦心情,即给读者呈现的是各种事物的美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学生写的文章,必须要有其中的一个价值,或提升思想,或陶冶情操,或丰富知识,或愉悦心情。若一个价值也没有的话,那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算不得作文。

(二)好作文的定义

什么是好作文?好作文,可以从三大维度衡量。

一是看价值数量多少。一篇文章,同时具有四个价值,可提升思想,可陶冶情操,可丰富知识,可愉悦心情,就是好文章;只有其中的一两个价值,则稍逊了。

二看价值本身质量。价值本身质量越大,文章越好。提升的是大思想,就是好文章;提升的是小思想,则稍逊了。陶冶的是大情操,则是好文章;陶冶的是小情操,则稍逊了。丰富的是大知识,是好文章;丰富的是小知识,则稍逊了。愉悦的是大心情,是好文章;愉悦的是小心情,则稍逊了。

三看读者受益面。读者受益面广的,是好文章;读者受益面狭的,则稍逊了。

四、作文定义之实现

所谓作文定义的实现,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写出符合这一作文定义的文章。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系列的训练才能达成。这里讲讲其中最重要的几点。

要使学生的文章富有思想性,就必须使学生拥有先进思想。要使学生拥有先进思想,可以这样做:第一,通过语文课文学习,指导学生从中提炼思想,积累先进思想;第二,指导学生订阅具有思想性的杂志;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教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要使学生的文章能陶冶情操,就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情操。要使学生具有美好情操,可以这样做:第一,通过课文学习,指导学生向主人公学习,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第二,要帮助学生观察发现家人、同学、老师的美好情操,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情操得到熏陶,也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表达能力;第三,要帮助学生践行美好情操,譬如引导学生去敬爱长辈,关爱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要使学生的文章有丰富的知识,就要使学生知识丰富。要使学生知识丰富,可以这样做:第一,在班级里订一些知识丰富的报刊,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第二,在班级开设图书角,让班级同学提供精美图书,以开阔学生视野;第三,每节语文课开始的5分钟,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课外阅读的精美文章,以扩充学生信息。

要使学生的文章能愉悦人们的心情,就要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眼光。要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眼光,可以这样做:第一,要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美丽,表达美丽,是写作的必由之路”的理念;第二,要督促学生践行这样的理念;第三,要告诉学生表达的一些技巧,如对要赞美的事物,不能用寻常眼光去看,而是可以把它想象为别的可爱事物,就像朱自清赞美春天,把百花次第开放想象为赶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把春风想象为母亲的手,把春雨想象为牛毛、花针、细丝,把春天想象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小伙子。

上一篇:新意 情意 深意 下一篇:研究自我:一个草根教师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