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辨析

时间:2022-07-16 04:18:53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辨析

摘要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自然生态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统一,两种关系并存于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中,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利益关系的冲突,正在使生态旅游经济越来越多地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突破利益关系制约的瓶颈,重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正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着眼点。因此,本文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进行深入辨析,指出无论是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还是生态旅游经济过程,都具有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相统一的二重性,这些都决定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协调统一。针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发展中的扭曲变形,只有变革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平台,对失调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进行修正,还原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本来面貌,即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统一的理想状态,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经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关系;二重性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9)06-0126-05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既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等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生态关系,也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竞争、共生、隶属、协同、互补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两者能否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直接决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实践表现

1.1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具体形式

1.1.1 自然生态关系

生态旅游经济中的自然生态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生态旅游提供者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旅游提供者是自然生态的开发利用者和保护者――生态旅游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取建立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生态旅游企业经济利益的持续有赖于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自然生态是生态旅游企业发展的自然基础和现实约束――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为生态旅游企业提供了经济前提;生态旅游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在生态的承受范围之内。第二,生态旅游社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旅游社区是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构成部分――生态旅游社区是“活的自然”,生态旅游社区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生态是生态旅游社区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自然生态为生态旅游社区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自然生态为生态旅游社区创造生活的基本环境;自然生态为生态旅游社区提供生产的物质资料,社区与生态的和谐关系有赖于经济利益关系的合理化。第三,生态旅游者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旅游者是自然生态的体验者、参与者和爱护者――生态旅游者通过生态旅游活动获得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体验,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求得人的发展;生态旅游者的活动给自然生态带来多重影响;生态旅游者是负责任的旅游者,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自然生态是生态旅游者的欣赏客体和承载基础――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价值是吸引生态旅游者的源动力;生态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决定了生态旅游者的规模要限制在合理范围内;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要求生态旅游者严格约束自身的旅游行为。第四,生态旅游管理者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旅游管理者要有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约束生态旅游经济各微观主体的行为,维护生态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制止开发经营中破坏生态的行为,制定有利于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加大对生态旅游建设的投入,尤其是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旅游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

1.1.2 社会经济关系

生态旅游经济中的社会经济关系体现在:第一,生态旅游提供者与旅游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依存关系,生态旅游者需要借助于生态旅游提供者的生产过程得以完成生态旅游活动,他们选择理想的生态旅游景区实现生态体验,借助旅行社安排合理的生态旅游行程,依靠酒店、交通等服务企业提供生态旅游服务。生态旅游提供者通过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获得生态旅游客源获取经济效益,生态旅游者是促使生态旅游产品的价值得到市场实现的重要环节,没有生态旅游者的认可,生态旅游产品的价值无法体现,生态旅游提供者也不能获得收益。第二,生态旅游提供者是生态旅游社区发展的扶持者,他们帮助生态旅游社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经济支持改善社区的落后状态,还要重视社区对生态旅游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分享。生态旅游社区是生态旅游提供者的社会基础,社区为生态旅游提供者的经营提供劳动力,对生态旅游提供者的经营活动有参与权,社区的支持是生态旅游企业经营得以持续的重要条件。在生态旅游提供者与社区之间,是互相支持的合作关系。第三,生态旅游提供者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态旅游市场秩序,但是一拥而上的“生态”字眼使得生态旅游市场理性缺失,生态旅游提供者们在生态旅游经济的浮华面前纷纷最大化的放大了自身的经济目标,使自己成为社会经济系统中孤立的经济个体,切断了自己与自然生态的天然联系,盲目竞争、产品趋同、低价揽客的现象在市场上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生态旅游者的正当权益,从长远看,对自身的发展也极为不利。第四,生态旅游者与生态旅游社区之间是各取所需的和谐关系。生态旅游社区是生态旅游者了解当地文化和接受生态教育的重要渠道,生态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社区的生态有多重影响,既给当地社区带来新的知识,而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又对社区文化造成冲击。第五,员工与生态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员工是企业的人力资本和能动因素;企业是促成员工身心全面发展的平台。员工与生态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员工直接与生态旅游者接触,为生态旅游者提供服务,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旅游者的体验水平和所接受的生态教育。此外,生态旅游管理者应该约束和规范生态旅游提供者的行为,积极扶持社区的发展,调查生态旅游市场,了解生态旅游者的需求。

1.2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现实背离

在生态危机背后隐藏的实际是严重失衡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都逐渐偏离了其本来面貌,经济关系凌驾于其他关系之上,成为驱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唯一要素,经济关系越来越强势,其他关系越来越弱化,生态旅游经济难以为继的现象也就成为必然。

当地政府与旅游经营者功能角色错位导致旅游发展失控,政府对外来企业欠约束潜伏着经济漏损与依附,因此,必须加强政府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当地政府与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上缺乏有效的策略,社区参与在实践中变形,教育与规划管理不力导致社区参与非内涵发展;政府对生态旅游市场缺乏研究导致生态旅游地盲目开发,发展理念无法体现生态旅游者的真正需要;旅游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合作程度有限,经济漏损难免发生,两者利益分配失衡孕育旅游地发展危机;旅游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扩大市场规模导致产品供给违背生态原则;游客数量控制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关系无法协调;生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之间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而矛盾重重,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随既得利益而变化。这

些关系还只是对社会经济系统内的利益关系的描述,如果再加上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联,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所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关系将更为复杂。

生态危机的出现其实说明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危机,说明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中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出现了割裂与背离,人类将生态旅游经济系统视为一个孤立的经济循环,切断了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在封闭的经济系统内寻求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导致这一切的现实根源也正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

可见,利益关系的冲突,正在使生态旅游经济越来越多地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突破利益关系制约的瓶颈,重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正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着眼点。

2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本质回归

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正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危机的经济根源。现实的人,既是社会存在物,也是生态存在物,是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统一。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态经济人的假设上,促进个人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相统一与最优化,在代内公平中,切实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并不使后代人福利减少。

2.1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的二重性

2.1.1 生态消费者和社会消费者的统一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首先是生态意义上的消费者,需要和自然环境的无生命物质以及自然界的其他生物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获取营养和能量,保持自己同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无论是生态旅游提供者还是社区与旅游者,都需直接从生态系统摄取必要的物质能量,维持生命的自然生态消费。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也是社会意义上的消费者,即通过经济系统,向自然界间接的索取物质能量,满足自身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消费。生态旅游提供者通过消费生态旅游资源加工生态旅游产品,并在市场上组织销售;生态旅游社区通过消费自然生态,提供相关服务,完善生态旅游产品的功能;生态旅游者通过消费自然生态,获得生态体验。他们以资本、技术、劳动和货币等不同形式消费自然生态,参与生态旅游经济链的各个环节,实现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通过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的两种消费是统一的,只有通过这两种消费才能再生产自己的身体和劳动力,使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续,也使包括自然生态再生产在内的整个社会再生产运动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两种消费的统一,在于两者互为中介:社会经济的消费以自然生态的消费为中介,自然生态的消费又以社会经济的消费为中介。因为两种消费互为中介,所以生态旅游经济的消费规模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不是毫无止境的。

2.1.2 生态生产者和社会生产者的统一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是社会的生产者,通过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调节经济系统的发展,协调社会经济系统内部人与社会相互发展的关系,通过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创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水平,带动社会文明进步,实现改变和发展社会的目的。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也是自然的生产者,生态旅游经济对自然生态的强烈依赖要求人们促进良性自然生产和健全生态条件生产,通过这种生产调节生态系统的发展,协调自然界内部和人与自然相互发展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手段和制度创新来建设自然、创造自然财富,实现改变和发展自然的目的。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是社会生产者和生态生产者的统一,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现代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社会生产以生态生产为前提,也为生态生产提供必要的支持,人不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主体作用,在自然生态进化中也具有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使生态生产和社会生产都保持良性循环。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也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不能只以消费者自居,任意掠夺自然资源,拼命消费自然环境,生态旅游经济创造财富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态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在生态瓶颈制约日益明显的今天,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更要承担作为自然生产者的责任,建设自然和美化自然,使生态资本的总量不致减少。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与经济的协调,不仅有赖于生态经济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生产,还要借助于生态经济行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生产,这两种生产行为是相互促进的。

2.1.3 自然的调控者与共同进化者的统一

在改变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人无论是作为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都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消费者,而是对自然生态的建设和调控具有能动性。人对自然的“合理调节”与“共同控制”,目的是克服与防止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克服与防止自然的异化,达到有效保护、全面建设自然、使其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实现共同生息与共同进化,实现人与自然公平的互奉关系和平等的伙伴关系。

人作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组织者和受托管理人,与自然界是共存共荣的伙伴,通过自觉的有效的调控,建立起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新型协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与全面发展[2]。

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呵护,既是生态系统价值品位的提升,也是经济行为主体伦理观念和道德实践的质的飞跃,人类尊敬、顺应、热爱自然,改变对旅游资源单方面的掠夺和利用,以呵护生态、珍爱环境、节约资源为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亲相爱、高度和谐;通过呵护环境、珍爱自然、尊重生态,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有效避免由于人为的生态破坏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和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促成人与人的地域之间和代际之间的和谐。

生态旅游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这种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全面和谐的基础之上的。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既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来直接满足人的物质生理性需要,也以完美如初、甚至比原初更为美好的生态景观来供人审美欣赏,满足人的精神心理性需求,使人们心境得以调适,心情得以愉悦,心灵得以净化,襟怀得以开朗,情操得以陶冶,境界得以升华,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进人性的丰富、人格的完善,促进身与心的和谐[3]。

2.2 生态旅游经济过程的二重性

2.2.1 生态旅游产品是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的统一体

生态旅游产品中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其价值源泉,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生态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人类劳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有目的的特殊的劳动活动为中介的特殊的自然物质,为满足某种特殊的人的需要服务的。构成生态旅游产品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就是自然生态因素。

生态旅游产品的交换虽然是按照价值来进行的,可以不考虑其使用价值,或者说只需要考虑其社会规定性方面而不考虑其自然规定性。然而,没有这种自然生态关系,就没有使用价值,价值的物质基础就没有,生态旅游产品就不能成其为商品。如果只强调生态旅游产品的自然生态关系,而看不到它的社会经济关系,生态旅游产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

2.2.2 生产生态旅游产品的劳动兼具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生态旅游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随着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出的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还在不断增加,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体劳动是生态旅游产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是抽象劳动的自然基础,反映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是劳动的自然生态属性。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抽象劳动是生态旅游产品价值的源泉和创造者,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经济属性;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同质异量的。生产生态旅游产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兼具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反映了商品生产社会所特有的生产关系,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它与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自然关系的有机统一,说明了生产生态旅游产品的劳动的生态经济实质。

2.2.3 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是自然生态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统一

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需要依靠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因素对于生态旅游产品的价值形成具有强大作用,说明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首先是一个自然过程。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产品还需要在一定人与人结成的社会关系下,从事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完成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生产,这又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

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需要自然物质与自然物质之间的物质变换,也需要自然物质和经济物质之间的物质变换;不仅是单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与增殖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物质改变的自然生态过程,也有价值形成、增殖的社会经济过程;既是经济物质不断形成和增加的自然过程,又是价值不断形成和增殖的过程。

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作为改变自然物质的过程,是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的自然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与增殖的过程,是以人与人关系为基础的一定社会经济形式的生产过程。所以,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自然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交织在一起的生态经济过程。

3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协调统一

变形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代表了生态旅游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关系,在对失调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继续修正的基础上,变革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平台,可以还原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理想状态,即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统一的理想状态。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经济利益主体构成社会经济系统,他们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关系以及自身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生态经济关系。

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态旅游提供者、社区、政府和旅游者等利益主体他们既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又生活于社会经济系统中;他们既与自然生态发生着开发、利用、保护、投入、储存等关系,又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彼此之间发生着合作、竞争、参与、分享、互补等关系;他们既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也是自然生态关系的主体;交错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自然生态关系形成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割裂其中任何一种关系,生态旅游经济关系链条都有可能断裂失衡,甚至威胁到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消除生态危机的途径,是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的认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协调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基础上重新构建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保继刚.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变形[J].生态学杂志,2005,(3):348~353.[Liu Xuemei,Bao Jigang.Analasis on Unqualified Ecotourism Practic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akeholders[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5,(3):348~353.]

[2]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0.[Liu Sihua. Principles of Ecology Marxism Economics[M].Beijing:People Press, 2006:180.]

[3]叶太平.生态经济的“和谐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132~135.[Ye Taiping. “Harmonious Effect” of Ecology Economy [J].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2006,(12):132~135.]

[4]胡军,蔡学英.“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5):70~72.[Hu Jun, Cai Xueying.The Unity of the Economic Man and the Ecological Man[J].Social Science of Xiangtan University,2002,(5):70~72.]

[5]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John Bellamy Foster.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M].Shanghai: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2006.]

[6]赖启福.试析生态旅游中的非生态现象[J].林业经济问题,2000,(4):242~244.[Lai Qifu.Analysing Non-ecological Phenomene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J].Problem of Forestry Economics,2000,(4):242~244.]

[7]田一丁.生态旅游在实践中出现严重偏差的原因和对策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57~61[Tian Yiding. Study on the Reasons of Practical Deviation to the “Eco-tourism” and the Stratcgies[J].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tion),2004,(6):57~61.]

上一篇:基于独立环境报告的中日石油企业环境绩效信息... 下一篇:中国农户耕地资源利用及效率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