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深度开发对策

时间:2022-04-17 10:01:28

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深度开发对策

[摘要]北海湿地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是云南新兴的旅游产业。因其景观的特殊性、唯一性、复杂性及其完善的生态系统,是云南新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针对北海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充分尊重其生态系统特点及当地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研究北海湿地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模式,提出采取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树立低碳环保理念,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合理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加强环保普及宣传,引导游客文明出行;科学设计北海湿地生态旅游线路;多元化开发北海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等措施,以促进北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腾冲北海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073-03

[作者简介]殷群(1973-),女,云南大理人,大理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的教学和研究。云南腾冲是中国与缅甸接壤的边陲小城,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东南亚火山带,境内共有68处火山,整个县城处于火山群包围之中。北海湿地是我国首批公布的33个重点湿地保护区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湿地。北海湿地主要由北海和青海两个天然湖泊以及周围的山坡、田坝等环境构成,总面积24000多亩,北海面积690多亩,距离腾冲县城有125公里,位于县城西北。北海湿地的地理位置特殊,四面环山,由火山喷发之后熔岩堵塞形成高原堰塞湖泊,大量的火山灰飘落在湖面,一些植物的种子落在上面吸收了养分最终形成了几十厘米甚至两米多厚的草甸。

一、北海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一)景区资源特点

1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腾冲毗邻缅甸,靠近印度,是“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古代交流贸易齐聚于此。腾冲居“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是著名的侨乡和历史名都,又被称为“极边第一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较高,这里盛产的翡翠玉石更是闻名于世。

2生物多样性突出。腾冲北海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丽独特,动植物资源丰富,属高原“漂浮状苔草沼泽湿地”,是中国西南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泊,也是典型的自然高原永久性浅水湖和沼泽之一[1]。腾冲北海湿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沼泽植被的发育提供了温床,它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地。主要植物有沼泽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其中重要的国家级保护植物有莼菜、野菱、鹅毛、睡莲等。湿地周边有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如重要的国家级保护树种银杏、云南红豆杉、秃杉、青树、水青树等。目前已经记录的野生动物种类有鸟类水禽62种、鱼类28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21种,其中不乏国家级保护动物。[2]

(二)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腾冲围绕 “洗肺、保湿、静心、养老”四张“名片”,以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健康旅游品牌,旅游业快速崛起,知名度不断提高,来腾冲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腾冲县201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11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409亿,同比增长139%和299%;2013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5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96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001万人次。从客源来看,海外旅游市场主要以东南亚、东亚、南亚为主。景区内基本设施齐全,已建立了单线廊道,水上交通工具供应齐全,入口处建立了清洁卫生的公共厕所。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资金投入较少,没有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较难满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游客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特色,但种类少,吸引力不强。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如北海湿地的特色斗笠、腾冲饵丝、棕包、香椿等地方旅游商品,但是针对湿地生态文化开发的商品比较少,层次较低,比如景区里的花环、草鞋、烤鱼虾等具有纯手工制作的特点,但缺少艺术审美的工艺美术文化内涵,不便于携带和保存。

二、北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特定的民俗事项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如何协调好旅游者与当地村民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湿地景区保护的关系,如何通过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民俗文化自身的张力,推动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是许多动植物资源生长繁殖的场所,是许多动植物的家园,是重要的食物链,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海湿地近几年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致使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表现为:一是物种多样性减少。从2002年记录的腾冲北海湿地动植物数据看,全湿地生存的水鸟124种,鱼类432种,两栖类118种,爬行类236种,而目前记录的野生动植物有鸟类水禽62种、鱼类28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21种。[3]食物链遭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无法维持平衡导致这些物种在急剧锐减。二是遗传多样性减少。近年来腾冲北海湿地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湿地水质破坏和水源恶化,再也无法捕捞到大量的鱼类,最能证明优质水源的娃娃蛇也消失了。

(二)湿地萎缩,补给水源少且质量差

因腾冲北海湿地距县城只有125公里,处于城市近郊,湿地周边来往的人员比较频繁,加上周边居民无序盲目地垦殖、乱捕乱捉、乱割草排、以草排作舟、乱砍乱伐、大量放牧,致使湿地面积大片缩减及各个湿地相互隔离,草排上的植物严重破坏,导致湿地水位下降,蒸发量加大,水源丧失周边环境恶化。目前北海湿地水质测试PH值为774偏碱性,不仅如此,湿地环境受到污染,北海湿地部分区域的水色呈现黑色,湿地景观在逐渐丧失、湿地生态系统在逐渐衰退。

(三)湿地周边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扩大,湿地周边不断兴建起来的农家乐、新城区,由于缺少对生活垃圾、污水的科学处理,使湿地周边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户围湿造田、乱放畜牧、过度砍伐周边森林加剧了土地表面侵蚀,水土流失淤积湖泊,加大了湿地污染。另外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大量挖凿鱼塘,都严重破坏了湿地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当地村民无序参与旅游接待服务

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引发了当地村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而腾冲北海湿地主要由当地村民参与为主发展旅游的方式,由于管理缺乏规范化和科学性,导致北海湿地生态的破坏。

腾冲北海湿地的大多数旅游接待服务是由当地居民提供的,缺少旅行社参与环节,当地居民没有导游证,旅游服务缺少规范性。旅游者购买一张40元的门票,再租一双2元的水鞋,便可以进入景区。由于居民对湿地的主动保护意识较差,常常带游客踩踏湿地、割草排泛舟、组织观看独特的捕鱼表演如鱼往锅里跳,采摘湿地里的野莲编花帽等。这些无序参与湿地景区旅游经营的行为,是对当地文化风俗的破坏,既破坏了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加大了管理难度,也使湿地管理失序和失控。湿地的生态文化变迁与北海当地的文化风俗、北海村民的生活方式变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制约了北海湿地生态文化景观的发展。

(五)游客自觉保护湿地环境的意识淡薄

整体来看,国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素质不高,大多数旅游者缺少对自然景观的关照,即使沿途制作摆放了大量的提示语、警示牌,基于 “穷家富路”的传统消费观念、享乐为主导的休闲放松方式,在北海湿地旅游中游客对湿地草排任意踩踏、随手采摘野花草、乘坐草筏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对北海湿地景区的养护和治理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加上湿地景区经营管理不规范,对旅游者进入景区的人数没有容量控制,对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对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惩罚措施,导致游客生态旅游意识缺失,严重破坏了北海湿地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深度开发对策

(一)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

2000年11月正式颁布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指出,湿地的保护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自然区建设保护、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湿地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等方面,且湿地资源的恢复主要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生态,尊重湿地资源的原有面貌。[4]就北海湿地的现状,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应进一步加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首先,加快湿地保护的法制化进程。虽然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已经引入“湿地”概念,但对湿地的法律调整对象、范围不明确,因此应加快明确调整范围和边界,从而加强法律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其次,建立北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站,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周边植被覆盖度,加强植树造林工作,禁止乱砍乱伐。草排是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基地,应禁止踩踏割草排,及时取消割草排捕鱼的表演和草排乘舟等参与性体验旅游项目。第三,目前北海虽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但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应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和展览设施,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接待组织,完善景区公共厕所和娱乐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和设计科学的环型廊道路线。

(二)正确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服务

社区参与是北海湿地景区低碳开发的有利因素,应积极制定利民惠民政策,广泛听取湿地居民的建议,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引导居民从事旅游接待服务,鼓励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与北海湿地景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关系密切,他们的参与对湿地的保护和旅游发展非常重要。当地旅游开发商应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北海湿地的决策、管理和利益分配体系中,政府、居民、开发商之间应进一步理顺关系,共同服务于北海湿地旅游的保护和发展,合理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三)加强环保普及宣传,引导游客文明出行

针对北海湿地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以及湿地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和珍贵的濒危物种等资源,可以在北海湿地建立湿地物种展览馆,拍摄北海湿地题材的微电影和微视频,普及生态旅游知识。通过媒体对生态旅游进行广泛宣传,建设物种标识牌,播放生态旅游纪录片,引导游客文明出行。加大政府和旅游开发商的管理和监测力度,倡导文明出行,对一些不文明现象坚决给予制止和处罚。

(四)科学设计北海湿地生态旅游线路

在线路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北海与周边旅游景区相结合,如以北海湿地为中心,将周边樱花谷、黑鱼河等景点整合到旅游线路设计中,实现不同区域、不同景点的互补。

一日游线路:北海湿地水上环形泛舟(北海湿地野生动植物、周边社区居民建筑、北海农家乐特色菜系、腾冲新城建设区景象)―青海。两日游线路:主要有两条旅游线路:樱花谷―北海湿地―青海;北海湿地―青海―黑鱼河。三至四日游线路:樱花谷―北海湿地―青海―黑鱼河,入住北海周边农家乐、腾冲城内客栈、宾馆,品尝北海农家乐、腾冲特色小吃。

(五)多元化开发北海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1特色旅游产品。北海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极富特色。北海湿地鱼虾较多,可以制作一些风干“北海虾鱼”、“风干香椿”作为土特产品;利用北海丰富多样的花草、植物制作成标本、明信片,作为湿地文化旅游产品销售;设计各式各样的草鞋、草帽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北海湿地里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莼菜,二级保护植物野菱、鹅毛金凤花、绶草、睡莲,一级保护动物黑鹤、秃鹰以及二级保护动物15种,可以针对这些生态资源,在北海湿地里定期举行科普教育活动,宣传和推广湿地生态文化。

2观光旅游产品。北海湿地生态系统完善、生物多样性丰富,每个季节都有鲜花盛开,尤其是四月中旬草排上盛开的鸢尾花,形成北海湿地靓丽的风景线。秋冬时节,水稻黄金铺地,落叶纷飞,构成北海高品质的湿地稻作生态文化观光体验旅游项目,景观坐较高。夏季,水位上升,这个时候北海的水变得清澈透明,蓝天、白云、碧水、飞鸟、游鱼、老牛,是北海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外的生态旅游观光最佳时节。

3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腾冲北海湿地环境清新幽静、碧天湖色、绿水蓝天、景色怡人,为休闲度假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可结合周边农家乐、娱乐场所,湖里泛舟,小憩品尝腾冲特有的高黎贡山云雾茶;开展湖边垂钓、摄影大赛、品尝山珍野菜、赏花观花活动、观鸟活动、水上赛船等休闲度假项目。

综上,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是基于对北海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保护基础上的景观价值利用。发展旅游是北海湿地景区保护和发展的动力所在。景区深度开发应在充分尊重北海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当地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采取根本性措施,促使湿地生态景观具有发展创新的良好生态文化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沈立新,梁洛辉腾冲北海湿地动植物资源及其环境状况评价[J]自然科学,2005(4):2

[2]刘韫腾冲北海湿地旅游开发的乱象及思考[J]生态经济,2013(1):262

[3]谢武北海湿地自然资源保护价值评价与保护对策[J]环境科学,2008(16):2

[4]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2009(12):89-90

上一篇:天山天池景区微营销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下一篇:时代大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