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6 02:44:30

早期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两种静脉营养方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方法:按静脉营养方式不同,将不能耐受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EPN),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tradition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比较两组患儿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实验组2周内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没有影响,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 静脉营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232-02

The application of early vein nourishment in the premature infants

LI Mao-xia, LI Mei,HUANG Zhao-min, ZOU Yong-rong ,YANG Ze-kai

(1.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an, Yaan 625000,China; 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aan6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methods on nutrition stat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P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EPN) on the weight increase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Total 60 survival premature infants with low birth weight 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with 30 infants in each group. The infants in the trial group were given early PN(EPN) to improve weight growing,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traditional PN(TPN). The body weight, the time taken to attain of full enteral nutri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ere recorded daily.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Daily weight gain in the first two weeks in the early PN group were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PN group (P

[Key words] Parenteral nutrition;Premature;Infant;Low birth weight

当小儿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时,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的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称为静脉营养, 又名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上升,在危重新生儿中,已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由于脏器的生理、生化功能不成熟或发育不良,与其快速生长所需的高营养素摄入相矛盾,特别容易引起某些并发症。

静脉营养已成为挽救此类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比研究两种静脉营养方法的疗效及其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取自我院2006 年9 月~2007年9 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不能耐受全胃肠道营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静脉营养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EPN)即早期静脉营养组,对照组(TPN)即传统静脉营养组,每组各随机选取30例。纳入条件:(1)胎龄28~37 周;(2)出生体重1 000~2 400 g;(3)出生时无窒息,无先天性心脏病及严重的肺部疾病;(4)出生24 h内入院。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胎龄、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实验方法

1.2.1药品的选择氨基酸选用广东彼迪制药有限公司6%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选用华瑞制药有限公司20%的中长链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

1.2.2 营养液的配制采用全合一营养液,即将脂肪乳液、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在一起。配制的顺序:先将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溶液后放入营养袋,然后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后加入营养袋。配制的营养液由输液泵24 h均匀滴入。

1.2.3 营养液的使用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即建立静脉通道,实验组于生后24 h内即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对照组生后第1天只给予葡萄糖,48 h加用氨基酸,72 h加用脂肪乳剂,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的用量均从0.5 g/kg 开始,以后每天增加0.5 g/kg,最大量为每日2.5~3.0 g/kg;葡萄糖的输注按照糖速4~6 mg/(kg・min),浓度小于12.5%;电解质、微量元素均按时按需加入。

1.2.4观察内容每天称体重、记录出入量、计算热卡、并记录恢复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同时通过每天监测血糖、每周2~3次检测血常规、血气、电解质,每1~2周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经皮测黄疸,监测黄疸程度,观察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氮质血症、高脂血症、胆汁淤积、呼吸暂停、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另外密切观察有无静脉炎、血栓形成。

1.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差别采用两个样本均数差异的t 检验,各阶段并发症均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1 两组生长体重的比较

两组患儿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实验组每天体重增长为(24.6±4.3) g,对照组为(14.3±4.1) g,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过渡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比较

实验组为(12.1±2.6) d,对照组为(14.6±2.4)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儿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患儿在静脉营养过程中均无氮质血症、高脂血症、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血栓、静脉炎的发生。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实验组、对照组均为3例),高血糖的发生率(实验组3例、对照组为4例),经χ2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早产新生儿营养摄入的不足是一个公认的问题。提供足够能量和营养素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出生后的生长和体内营养成分的存储率赶上宫内相同胎龄胎儿的生长速率。早产儿生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要继续维持分裂生长,而早期营养不足可导致细胞分裂终止,甚至以后智力落后。目前已有观点认为,早期营养状况可能影响今后的神经系统发育,并且与成人期的重大疾病相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合理营养保证,能改变其一身的健康[1]。有资料显示经口喂养的早产儿体重增长率约为17~19 g/(kg・d),而足月儿的体重增长率约为4~8 g/(kg・d),可见其能量消耗高于足月儿[1]。早产儿出生后各个系统尚不成熟,吸吮及吞咽功能不协调,经口喂养困难,无法依靠自身从外界获取食物以满足他们的高能量消耗。由此可见,静脉营养是一个实用的解决早产儿能量供应的方案,对于早产儿静脉营养何时加用氨基酸和脂肪乳,国内外有很大差别。传统的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2~3 d只给予葡萄糖,以后才加入氨基酸及脂肪乳剂,以防止氮质血症及胆汁淤积的发生。一些学者认为过早使用氨基酸和脂肪乳剂会导致氮质血症、胆汁淤积、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增加。而国外则是提倡早期静脉营养:生后第1 天即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胎儿通过胎盘每日从母体吸收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没有理由在生后突然切断主要营养素的供应[2]。早产儿生后头几天限制蛋白摄入而仅接受葡萄糖可每天丢失储存蛋白质的10%,若接受1.5~2.5 g/(kg・d)的氨基酸即足以避免内源性蛋白质分解,予3 g/(kg・d)即可达到与宫内相似的蛋白质增长速率。早期输注氨基酸还可以减少葡萄糖的需要和增加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近年研究证实,即使是危重超低体重儿生后第1天给予氨基酸也能很好耐受[3]。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氨基酸和脂肪乳应用的剂量及输入的速度有关[4]。胆汁淤积的发生与长时间禁食、高热卡配方、脂肪剂量过大、感染、氨基酸的种类等因素有关[5]。本实验选用小儿专用氨基酸,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的量均从每日0.5 g/kg 开始,以后每日增加0.5 g/kg,最大量为2.5~3.0 g/kg,于24 h均匀滴入,结果早期静脉营养并没有增加相关并发症,与文献报道一致。

本实验研究发现早期静脉营养早产儿体重增长大于传统静脉营养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期持续时间缩短,说明合理的早期静脉营养更能提供足够能量和营养素以满足其高能量消耗。在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上,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早期静脉营养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

总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应用静脉营养以保证早产儿生后的早期营养供应是非常必要的,为今后实现追赶性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圣楣,贲小明.新生儿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43,310-318.

[2]白雪梅,刘正娟,李述君,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两种静脉营养方式的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8:325-328.

[3]林劲,曾仁和,卓俊瑞. 危重早产儿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应用研究(附36例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43.

[4]尤忠,唐宇轩,张春晖.32 例危重新生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5,21(32):6-8.

[5]汤庆娅,王莹,冯一.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7,11(45):838-842.

(收稿日期:2008-07-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16例结节性硬化临床脑电图分析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发生院内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