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

时间:2022-07-16 12:33:21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不仅是行为上的参与,更要有思维上的参与.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能否激发学生思维参与意识,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更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能否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一、创设新异的“导入”情境

心理学表明: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使大脑的劳动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若导入新异,便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群体,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新异的导入情境的创设方式,可视教材的不同内容、不同目标,采用不同形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引起“悬念”,便是创设导入情境的一种有效形式.例如,在“等比数列”一节教学的导入时,让每一名同学都拿出一张纸来,并说明假设一张纸的厚度只有0.1 m,且足够大,然后,师生一起顺序对折,1次,2次……问:对折27次,其厚度是多少?同学们的兴趣一下来了,思维激活了,他们边对折,边思考,同时教师不时地启发,让学生观察,构成的数列有什么特点,在这样一种和谐、互动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猜想,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因此,设计最佳“情境效应”,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迅速展开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参与的必要保证.

二、巧用“激励”,增添激活思维的动力

所谓激励,就是指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潜能.“罗森塔尔效应”也提醒我们:数学教学需要激励,数学教师尤其应该懂得激励的艺术.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如同机器需要不断加油一样也需要不断增添其动力,方能使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参与状态.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关键时刻对学生的思维设计一些“激励”,从而增强其思维动力.比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巧解连加法1+2+3+…+100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及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方法很多,如情感激励、数学美激励等.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艺术,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启动机”和“加速器”.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过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可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激励”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何等重要!

三、巧设“铺垫”,架设思维参与的桥梁

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此水平上,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最近发展区就是经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较高一层的智能发展区.数学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教学层次和要求不能太超过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高不可攀而丧失思维参与的信心,应该把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所以感到某个内容难学,问题难解,主要是由于该内容或问题的抽象程度高,综合性强,若离开学生思维现有水平较远,则坡度越大,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在已知与未知之间难于沟通.当其要接通但还未接通时,教师如果能及时设计“铺垫”,予以点化,架设思维参与中的“桥梁”,则会使学生心中豁然开朗,产生飞跃.例如,“空间十个点”,其中无三点共线,无四点共面,问:这十个点能构成几对异面直线?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初学时思维容易受阻,但由于学生知道一个三棱锥确定3对异面直线,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问题转化为“空间十个点,其中无三点共线,无四点共面,问:这十个点能构成几个三棱锥?”这一问题属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熟悉问题,此时学生经过努力,最终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布白”,提供思维参与的空间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提出的一般性数学问题,只有经过1~2分钟时间的调整和信息处理后,学生才会对所提问题展开真正意义的思维活动.这就是说对于一个中等难度的问题,从教师提出问题至学生回答应经过2~3分钟才可能有一个必需的思维活动的时空,这样的回答结果才有价值,那种当前普遍存在的快速抢答似的一问一答(有些甚至话音未落学生就一哄而答了),不是问题毫无思考价值,就是学生瞎猜的结果,根本没有展开思维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看似很生动很紧凑容量大,其实教学效果往往差得惊人,原因在于学生思维的时空被教师所谓的大容量无情地剥夺了!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意识,教师要设计“布白”,使之产生“布白”效应,从而让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参与.

例如,数学课上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出大致的轮廓,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去发现和总结,这也是“布白”;对于某一类问题,教师应抓住典型例题去揭示规律,而把同类其他习题让学生独自解决,这可称为“举一反三”布白法;再如,在处理新课或解决问题时,讲到一定程度,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一堂课,切忌“两头无剩”、满堂灌,要在知识衔接处,或讲授高潮处,或提出问题之初,或得出结论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提出新的问题,总之,要留给学生思维参与的时空,让学生的思维开出智慧之花.

上一篇:提高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 “导学模式”的实施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