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归,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时间:2022-07-16 11:44:24

人性的复归,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在人的发展中,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一直是人类理想的模式。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逆我的,一种是顺我的,即我们通说的异化和同化,这决定人类幸福指数。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途径,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就更加重要了。幸运的是在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一、认识两个概念

(一)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回答应该是清楚的。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第一、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第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产生过较大影响。这一模式在今天已暴露出某些不足。

(二)关于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据此可以给人文教育作如下尝试性界定: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这一界定把人文教育视为人性教育,是使人"成人"的教育。事实上,关于"成人"的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最低要求是使人成为人;较高要求是使人成为较完整的人,即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最高要求是使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追求。夸美纽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本来,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灵魂。我们应当把被肢解成专业教育与人的教育两部分的教育整合起来,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否则我们的专业教育很难成功,人的教育也就只能成为一件虚无的东西或一种用以点缀的装饰品。

二、素质教育的不足

(一)素质教育神圣化,庸俗化。

素质教育神圣化、庸俗化是教育研究中的典型现象。提起“应试教育”就罪责无穷,提到素质教育就柳暗花明。把素质教育理想化,一是把他作为解决当今教育的灵丹妙药,以为只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二是把现有的教育中所有合理的一起都归功于素质教育,最终的原因还是归结于对素质教育的界定不清。

(二)素质教育的取向不清晰,目标模糊。

素质教育是什么?似乎谁也说不清,却又好像能说上几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于是素质教育成了万用的标签,实验、尝试、口号等都可以贴上这个标签,和素质教育发生关系。加上素质教育的目标不明,导致什么都可以纳入素质教育。我们从素质教育中追求什么?我们期望学生具有哪些素质?什么样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哪些素质教育可以实现,哪些不能实现?对这些问题,人们还不明确,更不用说教育策略指导的可操作性了。

(三)素质教育的实践偏差。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最终导致实践的偏差,长期以来,我们把百分制、考试等作为素质教育的标准。同时还坚持“一手抓应试教育,一手抓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至今仍然还可以见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于是乎对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渐行渐远,更不用说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和诉求了。

三、走向人文教育的历史必然

素质教育实行多年来,所谓的素质教育下培养的一批人的所作所为却让人为之大跌眼镜,不敢妄自恭维。望子成龙的博士父母亲残忍地死在儿子的手里;三个年轻力壮的西安小伙子沐浴着素质教育的阳光面对着一个已经饿了几天的母亲乞丐不仅没有一点点怜惜,反而残忍地猥亵母亲乞丐致死;一个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大学生而口口声声声称自己是上海大学生的女生在网上堂而皇之地为日本人歌功颂德,为一个曾经创造出了为人类所不齿的“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伟大创造”而不敢正面历史的民族阿谀逢迎、暗送秋波。面对着这样的一幕幕,我们又该作何感想呢?

古人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更为重要的是传道,而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所授业解惑的不仅仅只应当是专业知识,人文教育或者说是完善的人格教育更应当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人变得越来越功利性,我们的素质教育也身不由己地烙上了功利的印记。于是我们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仅重视那些有利于孩子们升学考试,有利于将来孩子能够谋到一分职业的专业知识教育,把教育完全变成了一种谋生的工具,这几乎就是本末倒置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是一种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首先应当是更多地告诉孩子们如何去善待他周围的人,如何去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而后才是各种将来赖于谋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我们的国民应当有恻隐之心,应当培养丰富我们的善良情感,因为如何作人远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一个高科技武装着却又毫无道德毫无善良情感的人远比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来的可怕和危险,后者最多只能是使人类原地踏步,而前者则会让人类退步甚至灭亡,这决非危人耸听。

因此,我们说人性的复归,教育需要人文关怀,选择人文关怀,就是选择人类的未来。

(作者单位:拉萨达孜县中学)

上一篇:生物教学要充分彰显新课程理念 下一篇:从理国看理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