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07-16 11:26:04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缺乏把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的勇气。我们要不断探析新课标,转变教学行为,切实融入新课程改革。因此,应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参与者,而教师须改变“填鸭式”教学,钻研教材,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1、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技巧

语文教学无定法,它的这种“灵活性”,让我们语文教师备感困惑。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感性思维似有道理;重视条分缕析,培养理性思维也似说得通。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就连我们语文教师也难说清。但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还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注意总结,还是可以找到方法的。面对一篇课文,你可从习题入手,以问题为向导解读文章。也可以精彩的情节链为线索去串起前后文。还可以某些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为“红线”来串起全文。这都是我们摸索出的好方法,通过相关例文的实践,学生逐渐熟悉这些方法,并学以致用。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摸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技巧,这也是形成从教风格,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2、增强实用性,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材为中心,内容狭窄,也有点陈旧,与生活有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给学生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在教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突出教师的作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参与。语文活动课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以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实践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核与价值,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3、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人是提高效率的核心因素,一切活动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人是活动的主导者。人们将教学效率单纯地归结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诚然,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与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绝非仅此而已,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可亲”是学生“信其道”的前提。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尊重既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融洽的关系也体现在师生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上。这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理解是合作的基础。理解由师生共同构建,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理解有利于改善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状态,提高教学质量。理解需要师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彼此情感凝聚力,并且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解决彼此间的冲突。合作就是师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方式参与教学。合作需要重塑师生的角色形象。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则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同时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获得更多经验,也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启迪,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确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

上一篇: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 下一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