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6 08:09:34

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月入院的低出生体重儿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胎龄28+5~35+4周;出生体重1 750~2 100g,平均1 925g。将上述资料随即分为两组,1组为观察组,1组为对照组。两组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①腹部按摩方法:4指并拢,顺时针运动,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3~5分钟,腹胀严重疑有坏死性小肠炎的患儿严禁按摩,防止穿孔。②人工通便方法:置患儿于左侧卧位,臀下垫婴儿纸尿裤,取棉签3根,蘸无菌液体石蜡,先用1根棉签轻轻插入转动,待转动欠时更换第2根、第3根。③人工通便时间:于出生2小时经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以后如不知自行排便,每8小时人工通便1次,确保每天排胎便2次以上。出现腹胀或肠型及时腹部按摩及人工通便,至胎便排净为止。④观察指标:出生后6小时排便为显效,出生后12小时排便为有效,出生后24小时未排便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人工通便后效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2 500g的早产儿,近几年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低出生体重儿局部免疫应答能力低下,胃肠蠕动减弱,胎便黏稠不易自行排出,常出现腹胀,很容易发生肠道感染,诱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经临床观察,低出生体重儿首次排胎便时间较晚,而胎便排出迟缓不仅容易出现腹胀、肠型、胃或十二指肠残留,而且增加了肠肝循环,加重黄疸[3]。而腹部按摩、早期人工通便技术的应用,能明显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肠蠕动迟缓而导致的胃内残留、腹胀现象,促进肠蠕动,达到有效改善消化系统内环境的目的。

腹部按摩可起到软化胎便,增强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促进肠蠕动作用,而用液体石蜡棉签在内轻轻转动,可以刺激肠壁平滑肌收缩,并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早期通便可促进胎便早排出,减轻腹胀,这些都为尽早喂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尽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早期给予胃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激素合成和释放,促进胃肠蠕动及黏膜生长,防止细菌滞留,过度繁殖以及细菌易位,腹部按摩和早期人工通便有利于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奶汁的顺利摄入和胃肠功能的成熟,加速了胃肠道营养建立的进程,保证了奶量的顺利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功能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因此,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是衡量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开展早期人工通便,使低出生体重儿获得了最理想的健康基础,从而提高了其存活质量。综上所述,早期人工通便技术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的特点,临床护理中要加强低出生重儿消化系统的管理,经常查找护理环节存在的缺陷,及时发现细微变化,不断改进护理方法,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良明,刘玉琳.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49-153.

2 吴莉,陈豪.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流行病学.新生儿科杂志,2004,19(2):58-61.

3 李先林,赵新霞,刘燹,等.人工排便法预防新生儿黄疸.护理学杂志,2006,21(15):38-39.

上一篇:子宫内膜癌术后多发转移患者1例的整体护理 下一篇: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