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

时间:2022-10-22 01:10:53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

摘 要: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常出现骨折不愈合(约15%)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30%),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肢体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预防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及肺部并发症。康复训练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康复 护理

我科自2004~2007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经过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36例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为15~84岁,平均58岁;行保守治疗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4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例,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带肌骨瓣植入术2例。

康复训练方法

制定正确的肌肉训练方法:股骨颈骨折疾病病程很长,由于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患肢肌肉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因此,早期加强下肢肌肉锻炼十分重要。伤后1~2日行皮牵引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开始进行患肢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足趾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日3次,每次30~50下,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此方法适合所有以上病人。

保守治疗病人:8周后逐渐在床上坐起,坐起时,双腿不能交叉盘腿,3个月后可逐渐使用拐杖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6个月待骨折愈合后弃拐行走。

行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带肌骨瓣植入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者,术后1~2日开始卧位做足趾与踝的主动屈伸运动,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静力收缩运动,2周后可在他人扶助下,不使股骨旋转与内收,做髋关节与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动作应轻柔、幅度小、重复次数少,且不引起明显疼痛,同时可做上肢支撑肌肉的抗阻练习,包括胸大肌、背阔肌、肱三头肌等。术后第2个月不宜在床上盘坐,以免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而应坐在床沿,双小腿踩脚踏蹬上练习双臂撑起上身和双臂支撑并向上方抬起臀部,同时可开始做主动屈伸患肢的练习,可以坐在床沿使双小腿下垂。2周后可在该坐位下作主动屈髋、伸膝练习,术后第3个月可增加下列练习:①仰卧位:患肢伸直作主动内收外展运动;俯卧位:患肢抬高伸直做伸髋肌力练习。②坐位:做抗阻股四头肌练习,必要时作恢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练习。年龄较小,体质较好的患者,可扶拐不负重行走,骨折愈合后,进入恢复期,应加强髋、膝、踝关节的主动及抗阻练习,以恢复行动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让患肢逐步恢复负重,并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拾取落地物件,上下楼梯,用厕所、洗浴等。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病人:术后6小时即鼓励患者行患肢足趾、踝关节进行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术后2~3天,在床上坐起,术后2~3周,在有人陪伴下扶拐不负重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方可使患肢负重。

上一篇: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