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验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间:2022-07-15 09:10:12

如何在体验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可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体验式教学 语文素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既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活动变成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这样就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于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对学语文兴趣不浓,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努力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知觉表象,使学生乐意去体验。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讲一个娓娓动听的小故事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或生动有趣的视频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等。当然,情境的创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一下子产生阅读期待。如在教学《动人的北平》时使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设计导语引领学生走入文章:先播放《北京欢迎你》的MTV,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画面中,走进北京。“2008,北京成了奥运的符号,而福娃、鸟巢、水立方,又成了北京的符号。而当北京还被称为北平的时候,什么是它的符号呢?‘动人’就是对她最好的诠释。让我们伴随画面,走进老北京。”这样的导语设计,一下子就让学生进入了对北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情感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起本文来自然非常有兴趣,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体验文本,感受北平――这个老北京的动人之处。

(二)通过自由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时段最具个性、最有灵气和生气,是最鲜活和强烈的体验。在课堂上我们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去感知经典语言的魅力,调动已有的经验去联想、想象,充分地贴近融入文本,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俗话说,文章如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还是文中的真、善、美,以及文中奔涌着的作者那浓浓的情。文章中有些句子,初读时不理解,读几遍后可能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技巧,初读时不理解,读几遍后,慢慢就可能领悟到它的佳处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吕叔湘先生曾经讲过一个例子,说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一位女教师在北大讲莎士比亚的戏剧课就是让学生多读。一遍又一遍,念来念去,大家觉得莎士比亚的戏不错了,有这种感觉了,就下课了。这是一个以读代讲、“书得百遍,其义自见”的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三)通过师生对话,提升学生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各自的经验不同,学生个体对于文本的体验也有所不同,此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开放的对话情境,让学生作为主体来释放初读文本后的独特体验。我们在学习文本时,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谈谈读完文本的感受,再让学生去分析体验文本的美。体验的个人性特征,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各自不同的视界融合,呈现出阅读的多样性。但这种阅读也存在着不足,因为个体所得的知识往往是个别的、无序的,甚至是偶然的。这就需要阅读个体不断与同学、教师进行精神交往,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相互取长补短,寻求共同的理性的认识。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方式方法上的指导,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开展有效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互动中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取得心灵上的沟通,从而提升学生的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去讨论、倾听、点拨,使学生个体的感性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如我们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可以搬家,可以开山辟路,可以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移山是破坏环境、破环生态的做法。老师适时引导、点拨学生,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要紧扣文本去思考愚公移山是不是愚蠢的行为,要联系实际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经过体验交流学生认识到,愚公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他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一旦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他明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对话交流中得到了提升。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也隐蔽起来,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浓厚的气氛激起了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有效地掌握了知识,又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那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通过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当然,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我们允许学生体验的多元性,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体验式教学,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表达的机会,提高了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巧用插图,图为文用 下一篇:从学生实际出发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