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图,图为文用

时间:2022-02-14 05:42:35

【摘要】中学语文新教材图文并茂,其中的插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以非常直观的艺术形式感染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巧妙利用这些插图,将对提高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等直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插图 兴趣 难点 能力

翻开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各种形式的课文配图达两百余幅,这无疑给语文教材增加了活力。这些配图可视性、趣味性、启迪性都很强,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好这些插图,做到“图为文用”,那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写作、观察、想象和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

一、巧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七至九年级每册书开篇都有数幅彩图、油画、摄影图片。其实这些图片都可以还原到具体的课文中。针对每学期开学时,学生的新奇感较好,我们让学生看这些图片,据课本目录,猜读课文,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例如:七年级(上)开篇有一幅“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彩拍,于是让学生对照课文目录看应是哪一篇课文。同学们兴趣浓厚,很快就找到了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接着问:“图中的三位宇航员与课文有怎样的联系?”顷刻,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阅读兴趣高涨,注意力相对集中。接着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即刻爆发。

二、巧用插图,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和一些实用性的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语言艺术创造出大量的艺术形象和实物形象,但他们毕竟是语言文字的描绘、说明,不可视,无实物感,而课本插图为这些文字做了通俗的解读,它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如《孔乙己》中的插图,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我们让学生对照图文解读出孔乙己与众不同的服饰、苍老悲苦的面容,孩子们那巴望的眼神,孔乙己那可笑的“罩碟”动作,这些展示了一位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又心地善良的封建没落文人的悲剧命运。观图读文,图为文用,既易于理解,又能让学生对这一文学形象产生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巧用插图,锻炼写作能力

教学中我们常借用文中插图,让学生据图写文,片断作文。这样既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性,又能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学《石壕吏》这一课,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诗作的基础上,根据诗句内容,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两相对照,看看诗作有哪些可以补充?同学们有的说可补充场景,有的说可补充人物服饰、神态,还有的说可补充心理、动作等等。接着我们让学生将《石壕吏》改写为小剧本,同学们改得较为成功。

四、巧用插图,提高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事物的能力,读图也是很好一法。一幅图片由远及近,由人到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等,总有一个视角或顺序。如《湖心亭看雪》、《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配图都可拿来作观察顺序上的引导与练习,只要长期坚持,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五、巧用插图,培养想象能力

一幅图上的事物,我们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画意和情趣。我们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时,力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面的事物。与此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头脑中有电影场景感。如观察《武陵春》配图,从一弯新月可联想到时已傍晚,从人物倚窗观花的神态可联想到主人公的悲哀与痛苦,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在观察过程中,认真地去体会画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六、巧用插图,培养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无疑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有着极大的帮助,对学生灵活变通、创新思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隆中对》的配图,我们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筛选图中信息,适当迁移。如:这幅图还可以做哪篇课文的插图?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你知道上下联分别写了哪两件事吗?

巧用插图,图为文用,从新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动口的机会;巧用插图,图为文用,沉闷的课堂气氛往往随着学生的热烈讨论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巧用插图,图为文用,能突出教学重点,消化教学难点……一言以蔽之,巧用插图,图为文用,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群力中学。

上一篇:经历与反思 下一篇:如何在体验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