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我们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

时间:2022-07-15 08:57:32

成长中,我们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

对一个人来说,「成长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人生的列车驶进「14岁或「18岁站台的那一刻,更多的是包括了许许多多发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挣扎……倾听这一切真实的声音,如同倾听美丽的花朵在阳光的滋润下一天天盛开的声响,虽然细微得让人难以察觉,但却可以清晰地感觉有种力量在体内滋生蔓延……无论是喜悦还是迷茫,无论是欢歌还是泪水,心声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花开的声音一:16簇跳跃的烛光,在瞬间被吹灭。灯猛然亮起,照着桌上的大蛋糕。那一刻,我似乎恍然醒悟:“我16岁了,我长大了!”是的,我长大了。我再也不是那个笑得一脸傻相的胖娃娃,也不再是那个穿着连衣裙、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了。现在的我,一身休闲衣,蹬着运动鞋……

花开的声音二:人生十六七,多么美好的花季雨季!我们不再顽皮,而是学会做一个稳重的大人;我们不再像小孩子一样娇气,而是学会做一个能承受压力的大人;我们不再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气馁,而是学会做一个乐观进取的大人。拥有青春的日子里我们都在努力奋斗,因为我们都明白,要利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充分表现自己的实力。

花开的声音三:当我吹灭了18根五彩缤纷的生日蜡烛的时候,当我举起右手参加了庄严的成人宣誓仪式的时候,我跨过了18岁的门槛。18岁了,18岁是一个懂得珍惜与舍弃的季节。珍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即使因选择错误而注定要加重心灵的负担,我们也会将它们幻化成一串串音符。萦绕于心间。舍弃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即使在下定决心的一刹那间注定要承受心灵的痛苦,我们也会将它们看做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选择……

第三章:穿越青春地带

A:关键词:青春期心理断乳期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急剧发育的时期。医学上把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性成熟、身体停止长高这一阶段称为青春期,通常指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它是人的身高和体重的突增和性发育成熟的过程,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是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的青春期要早开始或早结束1-2年。

什么是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psycho-logical weaning)这一概念是由美国L.S.Holling Worth于1928年在他的《青年》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心理断乳是指青少年脱离父母在心理上走向独立的过程。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比如范兆兰、王在2001年的研究中,把亲子间心理相互依恋的状态看是亲子间心理依恋的倒转,它由一系列走向这种倒转的心理发展过程组成,最终达到对父母的“反哺”或称“逆向关注”。他们把青少年心理断乳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社会性(发展)――反抗――生活关注――逆向关注。在初二时反抗因素达到最高点,初三时社会独立性关注达到最高点,从初二开始到高中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表现是社会性(发展)关注以及对家长、教师的反抗,而大学到硕士研究生阶段则从生活关注过渡到逆向关注。

B:关键词:青春期综合征

1.记忆力、思维力、回忆再现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上课听不进,思维迟钝。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2.天天精神萎糜,上课易瞌睡、打哈欠,大脑昏沉。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3.晚上大脑兴奋,浮想联翩,难以入眠,乱梦纷纭,醒后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4.头昏头痛,眼窝黯黑,视力疲劳,心悸气短,腰酸腿困,疲乏无力,无精打采,消化不良,体力下降。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5.心慌胸闷,呼吸不畅,抵抗力下降,眼花,手足发凉,脸色燥红或苍白。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6.性冲动频繁,极易性幻想,形成不良性习惯,过度难以克服。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7.不良性习惯日久导致由兴奋亢进转为疲劳抑制,减退,导致男子频繁滑精遗精,女子白带增多。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8.心理状态欠佳,自卑自责,忧虑抑郁,烦躁消极,敏感多疑,缺乏学习兴趣,生活冷漠,好动肝火。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9.恐惧、自暴自弃、厌学、逃学,甚至自虐、自尽。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选A:5分,选B:3分,选C:1分

9-15分……a

16-28分……b

29-45分……c

自我判断:

如果你是a

祝贺你,你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请继续保持,避免误人“青春期综合征”的漩涡。

如果你是b

你的生理、心理已经形成早期“青春期综合征”,应引起重视,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早期治疗,避免加重。

如果你是c

你的生理、心理已经形成了“青春期综合征”,并在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需尽快治疗,以免使自己输在成材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讲述成长故事

成长故事一:叛逆在左成长在右

17岁,花一样的少年,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叛逆,已经成为少年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寻找呢?”“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肚里。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不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那个遥远的城市,伴随着少年的成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公司做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摆过小摊……少年的双手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父母生活的不易和对自己的拳拳爱心。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

亲喜悦的啜泣……

成长感悟:

这个少年就是我们,是所有青春期朋友的一个缩影。他的喜怒哀乐,就散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什么时候也和这个少年一样,开始自以为是,开始对家庭、对学校甚至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叛心理?

为什么要叛逆?因为我们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我们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我们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他们可以随便操纵的“玩偶”了。于是我们开始寻找一种叫做榜样的力量。谢霆锋、韩寒……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我们同龄的叛逆英雄,他们让我们热血沸腾,时刻充满爆发的冲动。

但叛逆也正暴露了我们的幼稚和不成熟。我们在长大中、在躁动中寻找一种叫做独立的东西。

叛逆和成长原本就是并肩而来。向左是叛逆,向右就是成长。

成长故事二:我不想长大

已经十几岁的我,总觉得小时候的我很幼稚很可笑。但现在,我却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也许是人长大了,想法有所不同,待人接物都有一种虚荣心在作祟。亲身经历了那么多事,才知道做人的确不容易。与父母、同学闹了那么多的矛盾,有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于是也不奢求什么了,只想尽快把心情安定下来。不开心的事就随它去吧,嘻嘻哈哈有时也不是一件坏事,起码可以让自己不会那么痛苦。

记得一年级入学时,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的志愿是什么,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当一名老师”。现在想起来,尽管觉得当时的我很幼稚,但总比现在连目标是什么也不清楚的我要好得多。曾经有一段时间很羡慕比尔・盖茨,现在想想,其实他有很多事情也许会身不由己,何必羡慕他呢?不如将它化成一种供自己成长的前进动力吧!

小时候,总渴望长大,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长大了,却不如那时所想的。虽然和现在的朋友们相处得也挺开心,但在感觉上总比以前少了点什么。难道成长就意味着要失去更多的东西吗?如果真是那样,我真不想长大。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和父母吵架,也许是我经历最多的事了。记得和爸爸吵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在高一时。原因是他认为我升上高中后,就不再是他以前的乖女儿了。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会有那种想法,难道大人们曾经的成长都是以学坏作为代价吗?

如果其是这样,我宁愿不再长大。

成长感悟:

也许,如果我们可以不长大,就能永远和孩子一样活得纯真,就可以逃脱成人世界的复杂,过得更无忧无虑。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换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的转换,都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长大是一种必然,也是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的规律,与其在心理上逃避,不如更加现实地面对,长大是一条让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第三章:感受青春萌动

青春故事:遭遇男友“背叛”

去年高考成绩公布后,莎莎只考了500多分。作为宝安一所高中尖子班的学生,她本可以考得更好。但由于高考前男朋友的“背叛”,她伤心欲绝,最终高考失利了。

同学、老师都说莎莎是个性格开朗、漂亮清秀的女孩。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宝安一所高中,在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的时候,她发现班里一个长得很帅的男孩时常牵引着自己的视线。后来,他们成为好朋友,放学后在食堂一起吃饭,夕阳下在操场上散步、聊天。莎莎觉得很幸福,不久他们就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男孩的成绩在班里也很出色,父母对他也寄予了厚望。考上重点大学成了他们的共同目标,他们互相承诺相约在大学校园里。

转眼便到了高三,高考一天天临近。莎莎和男孩经常课后一起学习,日子过得疲惫而充实。然而,就在距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候,男孩突然对莎莎说:“我们分手吧!我已经喜欢上另一个女孩了。”“这怎么可能?怎么说分就分?”莎莎一下愣住了。她的责问和哀求并没有挽回男孩的心,莎莎从此陷入在“失恋”的痛苦中难以自拔。当得知男孩“移情”的女孩也是同班同学时,莎莎就经常拿自己和她相比,“我哪里比她差?”莎莎觉得自己被人抛弃是最不幸的,在同学面前也觉得没有面子,从此无心顾及学习。

莎莎常常想,如果自己不谈男朋友的话,高考一定会是另一种结果。

采访手记:用理智战胜不成熟的情感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吸引,又常常被它无情地刺伤。

青少年正确处理好早恋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处理:

1.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

2.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3.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4.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喜欢某个异性的注意力,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

5.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珍贵的友谊。

第四章:成长中的思考

名人故事――刘翔:先成人,后成才

上体校时,我是寝室年纪最小的,加上平时不太爱说话。很快就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室友训练回来,总会叫一声:“来,给我放松放松。”我就得上前,帮他按肩捶腿。

我的成绩冒尖很快,又不怎么和别人一起疯玩,所以。大家都把矛头集中到我身上,以拿我“开涮”为乐。有人把我的自行车轮胎戳破,有人在我被子上浇水,最过分的一次,师兄竟然把我的牙刷浸到小便池里。

一个周日,父亲开车送我到体校。见我闷闷不乐,他问我:“你老实告诉爸爸,是不是不想去?”我眼含泪水企盼地望着父亲,半晌才吱声:“你肯让我放弃训练吗?”

我不想呆在市体校,但我知道,我的文化课已落下好多年,只有运动这条路了。爸爸如果坚持让我呆在体校,我也只能继续忍受。

没想到,父亲很快把我从体校转到宜川中学。父亲对母亲道出了他的良苦用心:“刘翔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前提。孩子继续在被压抑的环境中忍下去,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不如换换环境,让他缓一缓,去普通中学读书。”

父亲的开明让我很感激,我在心中暗暗鼓劲:一定要为父亲争气。

在宜川中学读书的日子,我的文化课没落下,体育专长也没有荒废,比赛成绩不降反升。对十五六岁

的我而言。这段岁月可以说是我成长中的心灵港湾。也正是父亲的这次“曲线战术”,让我等到了孙海平教练的垂青。

在我成长境遇中最困难、最压抑时,父母的体谅和“缓一缓”的做法,让我拥有了“柳暗花明”的世界,让他们拥有了一个“先成人后成才”的儿子。

阅读感悟:

孩子的命运是父母创造的,可以说,孩子一生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若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品德,为开拓他们的美好前程积极创造条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一生。如果刘翔的父亲当时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不仅会让刘翔错过学习文化课程的时机,或许也会错过孙海平教练的垂青。所以说,刘翔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和家长、教练的正确抉择与指导密不可分!

学会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里有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寓言故事――关于猴子和跳蚤的实验

有这样一个关于猴子的经典实验,据说这个实验是研究人类道德起源的。

实验人员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挂着一串香蕉,并安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自动装置就会把水喷向笼子里的五只猴子。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结果每只猴子都被水喷射淋湿了。其他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也发现这一规律。于是猴子们达成了一个共识:不再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射。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放出来,换进去另一只猴子。刚放进笼子的猴子看到香蕉后,马上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打了一顿。这只猴子尝试了几次,不仅拿不到香蕉,还总是挨打,于是也就放弃了拿香蕉的念头。

实验人员又把一只猴子放出来,换另外一只猴子进去,结果如原来所发生的情形,“新”猴子每次想取香蕉总被打得很惨,也就只好作罢了。

实验人员一只一只地把笼子所有的猴子都换成新猴子,结果“新”猴子都不敢再去拿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拿香蕉会被其他猴子打。猴子们都因为挨打的教训变得胆小害怕,不再敢越雷池一步。

还有一则关于跳蚤的试验。

试验者训练跳蚤时,把它们放在玻璃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跳蚤跳起来,就会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随后不久,尽管跳蚤继续跳,但不再会跳到撞上盖子的高度。试验者拿掉盖子后,虽然跳蚤还在继续跳,但不会跳出玻璃瓶之外了。

阅读感悟:

成长必须突破固有经验的束缚,给自己设定须全力奋斗才能达到的目标,并不断地跨越原定目标,追求生命的新高度。

瓶子里的跳蚤企图跳出瓶外,但总是被撞得头晕目眩。于是,它们学乖了,学会了调节自己跳的高度,而且习惯了这种高度,不再改变。猴子开始总是尝试去拿香蕉,总被其他的猴子追打,也逐渐地放弃了目标,并形成了一种习惯。这其实是十分悲哀的事情。

人也一样,往往被失败的教训所羁绊,放弃成长,逐渐形成了心理上的惰性,用陈规陋习束缚自己。

其实,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勇气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被原有习惯束缚而心安理得的人,永远达不到也不可能达到新的人生高度。

写在最后:

成长的姿态各种各样,形态万千,有时候像竹子拔节、花朵吐蕊那样从容而优雅;有时候又像种子破土、飞蛾破茧那样疼痛而艰难;有时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美好瞬间,有时是一个漫长的、伴随着苦苦挣扎的过程……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感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长大”。

当我们审视曾经走过的路程,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竟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登上了人生的一级又一级台阶。然而,人生还须往前看,前方还有那么多台阶在等着我们……

同学们,让我们一路前行,用一个个故事来为成长增添一份绚丽的色彩吧!

上一篇:寻访春天的足迹 下一篇:泥土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