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物流运行模式的优化

时间:2022-07-15 08:15:51

我国汽车物流运行模式的优化

摘要:中国汽车消费的迅速膨胀,带动了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生产企业必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结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本文在分析现行汽车物流的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优化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汽车物流;第三方物流;运行模式

汽车工业是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最重要的生产运输领域,一些物流技术设备生产厂就是伴随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长的。由于汽车工业生产的独具特色,多年来国内各大汽车集团,都配备自己的网络营销和物流运输体系,其运输费用高居不下,为此,一些国有大型汽车制造商在不断合资、重组后,又都纷纷介入第三方汽车物流市场。

一、汽车物流的运行模式

汽车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满意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我国现行的主体汽车物流模式是销一体化的自营物流,即汽车产品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等的购进物流、汽车产品的制造物流与分销物流等物流活动全部由汽车制造企业完成。制造企业既是汽车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实施操作者,又是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这种模式下,制造商对供应物流、制造物流及分销物流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能够掌握第一手客户信息,有利于改善客户服务和对整个物流进行协调与控制。但是,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扩大,供应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对汽车产品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制造商具有更加强大的物流实力,不断加大对物流的投入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这些变化对自营物流而言,不但加重了制造商的资金负担,而且降低了汽车

产品的总体物流效率。

二、第三方物流对汽车供应链的作用

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是加强行业分工的细分化,零部件生产功能和物流配送功能都将从制造企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方物流模式将成为未来主导型物流形式,即汽车制造企业应将一部分或主要物流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有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与技术,有专业的物流网络及设施、专业化的物流运作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汽车产品总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合理化。作为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手段,第三方物流系统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起到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作用。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可以使汽车企业以无资产方式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第三方物流为整车生产企业提供面向生产线的JIT配送服务,为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时,第三方物流可以利用社会相关网络来开展物流业务为供应链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在供应链组成企业发生变化时进行协调,避免供应链内部脱节。在汽车零部件采购供应的环节中,可通过引入具备协调中心功能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以取消和减少供需双方的库存,从而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大大改善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三、中国汽车业应采用的物流模式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物流的要求更高,汽车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部门、企业都要加强物流管理,强化物流创新。对我国汽车行业来说,首先要跟踪研究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第二,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第三,要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配送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然而,目前我国核心汽车制造企业有很强的自主配套能力,同时还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共享涉及的安全及诚信等问题,就物流模式而言,我国汽车行业现阶段强行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未必适宜,可行的汽车物流模式应该将销一体化物流模式与第三方物流模式有机地结合,综合两者的优点。汽车企业内部汽车物流由制造商负责,汽车制造商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物流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汽车产成品的分销物流一部分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另一部分则由制造商自己完成,最后过渡到完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我国汽车企业希望进入国际市场,国际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可以帮助汽车企业实现拓展国际业务的目的。在国内,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也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原来不能覆盖的地区开拓市场,为企业发展解决地理障碍。我国汽车企业要逐步将自营汽车物流分离出去,建立专业汽车物流公司。同时,我国汽车企业和汽车物流企业也可适当地引进外资,建立专业化中外合资汽车物流服务企业,以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的先进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 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7,35-36.

[2] 叶明海,顾明毅.国内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研究[M].汽车工程,2003,5,20-21.

[3] 汪鸣.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M].《物流管理》,2002,3,40-41.

上一篇:虚拟物流企业形成机理分析 下一篇:绿色物流――21世纪物流管理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