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BL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5 08:07:14

浅析PBL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PBL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在介绍了PBL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特点,尝试将PBL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中,分析探讨了在不同教学阶段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并就此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PBL模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独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YYJG288)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3-02

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中都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这其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包含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语言活动的能力。在最新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中,更是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作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翻译,是作为中国英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文秋芳教授更在多篇文章中指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有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口译和笔译是综合技能,除了可以强化中英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与专业知识的拓展有机结合。最近几年,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从2013年12月开始增加了翻译部分的分值,同时从原来的单个句子的翻译转变为将整段汉语翻译为英语,这些变化表明,各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和水平的关注度与要求的提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

1.PBL模式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的医学院首先实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种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此后,PBL教学模式被广泛推广到工程、商业、教育以及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并有学者将其中的“问题”(problem)延伸为“项目”(project),将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理解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到目前为止,对于PBL教学模式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所有的研究者都认同PBL是以学生为本,提供真实的问题(项目)情境,让学生在兼具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环境中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构建知识。Nelson(2008)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定义:PBL是一种教学策略,始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来解决一个复杂混乱的、可能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分析问题,回顾已学过的知识,鉴别相关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PBL教学模式在北美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1991年,美国约有70%的医学院校已不同程度的采用了PBL教学法。90年代后期,欧洲地区、亚洲的日本等国和我国的香港地区都陆续在医学院校和其它专业教学领域中开始进行PBL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广泛推广。同期,国内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和引进PBL教学理论。赵莉和刘儒德率先把PBL模式引入到了教育学领域。2009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支永碧“行动研究课题组”开始关注这一理论,发表了《PBL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困境与出路》探讨了这一模式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所遭遇的尴尬和困境,以及出路等;同期,丁后银副教授发表了《“问题为本的学习”与“行动研究”的整合》一文,探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二者的优势,并指出“问题为本的学习”模式是当前我国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在2013年第6期的《外语界》中,文秋芳教授撰文《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和建议》,文中在对教师提出建议时,也推荐使用PBL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输出任务的过程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得到培养和提高。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的专家、学者普遍注意到在加强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学习程度、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中,独立学院以其院校数量、在校人数、独特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的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此后快速发展,到2003年,全国25个省市举办独立学院就达300余所,有本科在校生几十万人。独立学院除了在办学机制和模式上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其突出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强调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作为面向非英语专业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为期两年重要课程,独立的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来看,都没有体现出其注重应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翻译技能对于很多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而言,可能是今后工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项英语技能,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独立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讲解下句型,然后组织学生操练。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并未详细的学习过翻译过程中会用到的一些技巧,同时加之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有些同学的英语基础较弱,突然面对整段汉语的英译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惧怕抵触情绪,进而降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

3.PBL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在最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中强调,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同时,《指南》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运用合适、有效地教学方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特征的教学常态。毫无疑问,PBL模式基本可以满足以上各种转变需求。通过笔者在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验,我们认为在具体应用PBL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教学前期的准备阶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任务和计划

这一阶段中,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对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后,周密地设计问题、认真编写教学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PBL教学是建立在“问题”基础上的学习和教学,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对于后面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PBL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具备五个特征:(1)问题应该是不良结构的、开放的和真实的;(2)问题必须能引出所涉及领域相关的概念与原理;(3)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4)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探索和学习;(5)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周密地设计出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根据设定的问题,认真地编写教学计划。PBL教学法提倡的是一个由6-8名学生组成的讨论小组就需要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但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较少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通常是一名教师指导教学班级中的多个甚至全部的讨论小组,那么教师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就需要更加详细周密设想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准备好充足的预案。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笔者建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者布置的任务,应更加注重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是否贴近他们的实际需要并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3.2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讨论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围绕教师之前设计的“问题”分小组讨论,教师监督和指导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始终紧密围绕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PBL模式提倡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改变观念,适应新的角色要求,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踊跃发言;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变讲授为指导,更多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深入探索,积极讨论。根据翻译教学的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某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在之后的点评中,将翻译技巧的讲解融入实际问题的处理中,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3.3教学后期的评价阶段,以评价促反思和提高

这一阶段,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指导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大量的研究表明,评价具有激励、引导的作用。在PBL教学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的改组和重构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团队成员的交流,同时小组内优秀成员也会对其他成员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调动团队内成员的竞争意识。指导教师最后所作的总结,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定“问题”的要点,对学生在讨论时的偏差予以纠正,补充讨论中的欠缺的知识要点,总结多个讨论小组的情况,通过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更好的反思自身和所在小组的讨论情况,这些都会对今后的教学活动开展起到铺垫和准备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在最初讨论时由于各种具体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和融入到小组活动内,经过评价阶段的自我评价和成员互相评价后,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从组内成员和其他小组的成员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技巧,在之后的讨论活动中,从参与的积极程度、活动的准备到演示的方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出,PBL模式应用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锻炼了语言运用、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后银.“问题为本的学习”与“行动研究”的整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3]支永碧.PBL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困境与出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7).

作者简介保留

作者简介:

武一娜(1980-),女,汉族,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与翻译。

迟洪华(1966-),女,沧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与翻译。

上一篇:新课改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立足英语阅读 培养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