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化教学应用现状

时间:2022-07-13 06:30:39

浅析小班化教学应用现状

【摘 要】探索小班化教学的合理性及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教学形式,教师地位,学生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小班化教学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优势,及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班化;转变;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21-02

一、小班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小班化教学存在这样两种情况需要解决:学生方面,有72%学生在普通班就读,他们并没有完全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配置、教师的配置、教学的理念等方面普通班要差一些或落后一些); 教师方面,参加实验的老师,都能够用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而普通班教师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他们虽有新课程标准理念,有些教师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运用一些小班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进行教学,但不能长久坚持,在实际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经常发生,常常出现新课标理念与教学的实际相游离的情况。

(一)貌似神非

1.课堂形式

小班化教育带来了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变。在课堂组织上,学生小组讨论多了;在形式上,教师与学生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距离越来越近了。但就教育教学的理念而言,在教师的骨子里,传统依然占主导地位。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但学生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很少逆向思维,

很少有问题意识;从现行培养目标来看,比较少的关注学生素质,也就是比较少的考虑怎样从“一个学校的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无论家长或是老师,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成绩、分数、升学率,怎样使学生考上重点学校。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学生的成长受到扭曲,成绩和分数成为学生、家长、老师的“命根子”,而学生的品行、道德、操守、信念、自信心、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等等,都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在班级教育中,我们依然注重共性,忽视个性。

2.座位形式

小班化教育人数的减少,为课堂多元互动带来了便利,也为老师更好地关注个体,辅导个别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根据小班化规模缩小的特点,小班化教育带来了座位形式的改变,给了人们好奇、新鲜的心理体验。然而,不论是马蹄型、插秧型、小组型、半圆型还是席地围坐,这只是一种小班化的课堂座位或者说表面形式的变化,触及的只是皮毛而非实质。教学中改变了座位形式,只能使学生暂时的耳目一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新鲜感便会失去。例如,座位形式上表现出小班化,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依然如旧。

3.教材运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基于新课程的内容、结构、标准、实施、管理与评价等的一系列改革。新的课本教材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通过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然而小班教学形式只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宽松的条件,倘若教师仍然用传统思维去面对课堂教学,那么小班授课的优越性就难以显现。

(二)教师队伍的差异

1.观念革命

传统印象中,“好教师”的形象是冷静、没有偏见、超时工作,无私忘我、完美而永远正确的。然而,这种十全十美的教师形象否定了教师作为一个凡人的人性。教师必须有观念上的改变。教师的角色应该有怎样的转变,怎样才是适度的?小班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否有一套量化的、科学合理的标准或是指标?在现实的操作中,大家都在实践中摸索。这样,不同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2.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育的“入”与“出”关系到底如何?体验性学习主要是体验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运用的是感性和直觉思维。马斯洛主张,教育应与生活和实践相结合,并加强学生的体验学习。他曾问道:“教室果然是最好的受教育之地吗?所有的知识果真都可以用语言来传达吗?都能写入课本吗?知识果真都能用笔头测验的方法来衡量吗?”的确,现行的教学策略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确,现行的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需要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适度运用管理学原理以及方法进行科学地管理。

二、如何改进小班化教学

(一)教育体制的转变,必须带动各个环节的转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合作与交往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小班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有利途径。它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辨证统一的教育价值观为理论基础的,它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学校如能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合理的布置学校教育环境,积极营造教育气氛。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景观、教室课桌、墙面、走廊布局等创建民主、轻松、活泼、健康、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构建一个没有心理负担,思想压力、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

(二)学生对教师的“软”要求及其“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在师生这一特殊的人际关系中,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形象,展现真我。教师往往会很刻意在学生面前保持一个“好老师的完美形象”以确立自己的威信。然而老师的完美形象也许就会造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触摸不到学生的真实思想,无从对学生进行个别差异的辅导。淡化师道尊严。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一个人格独立的人来尊重,以母亲似的温柔,朋友似的亲切,兄长似的关怀来交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其实,学生对教师除了获得文本上的知识之外还有许多“软要求”。

从上表不难看出,学生对教师不仅有学识上的需求,更有人性化的需要。而教师在教育中尽管规模上缩小,但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关爱,运用更多科学的,合理的教育策略。

三、总结

在目前中小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小班化的优势,广大的教师必须得做足两份前期准备工作:1.理论准备。要充分理解小班化教学的意义和理论基础,多学习现代流行的教学模式。2.实践操作。(1)主动参与。教师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情境。(2)合作教学。我们平时讨论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都是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但不是唯心所欲,胡思乱想,而是在有教师的引导下,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接近。(3)活动教学。跟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而不是一个人的苦思冥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思广益。(4)创新教学。孩提是人生中最富裕创造性的时光,因为幼孩的内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给其充分的时间来思考,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开展诸葛亮式的讨论会。

参考文献:

[1]裴迪娜.教育研究方法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 125.

[2]全国十二所重点示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32.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67.

上一篇:系统聚类分析及其在枢纽规划中的应用 下一篇:滇西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