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空间的掌控艺术

时间:2022-07-15 04:16:22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空间的掌控艺术

摘要: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实践证明,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恰当的处理“教”“学”二者的关系,“教”“学”空间的掌控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学关系;学习效果

一、做好课前准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对于每一堂课来说,教师在讲授之前一定要全面把握教材,只有熟悉教材才能了解讲授的内容,为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常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备课备学情备教材。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来说,很多内容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或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了解和熟悉了相关的内容,那么教师对此内容就可以简单的介绍或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又或者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陌生的知识或者存在误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多费点口沫,多花点精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初中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和学情,还要备教法和课堂管理策略,创新教育教学思维,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习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就能构建高效课堂。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利用历史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历史的作用,做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时候,按照以往的历史教学思维,教学常规的准备无非是: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鸦片战争发生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导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别和落后;西方鸦片输入中国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结果等;最后就是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这样的常规备课看上去知识点非常的齐全,讲授的内容也是面面俱到,但是实际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淡薄,掌握的知识点非常的有限,并且感受不到历史给我们的启迪。为此,基本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从学情出发,先播放一段电影桥段,电影是有著名的导演谢晋拍摄的《鸦片战争》,先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总结上述问题,然后结合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巧用知识迁移,掌握本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依据初中历史教材,紧扣初中知识点,在视频播放之前设计这样的疑问: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得到激发,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历史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

正确的把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系,还需要历史教师创新思维,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历史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教师的“教” 在以往的理解就是重点突出在知识的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能把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给学生讲出来,或者是勾划出来,落实在笔记上或者教材中,素质教育下,教师的“教”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讲授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活动中,知识的讲授是无止境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讲授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当然学生的学了知识的习得之外,还需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呈现差异性,尊重学生,做到分层授课和分层学习,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无论是“教”还是“学”,从学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题中之意。例如在学习美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点时,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全面的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设计,大概的流程就是教师采取讲授的方法,一一的向学生诠释: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冷战政策等,短时间内学生记住了知识点,但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自然无法运用知识,更不能活学活用。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式、存在的世界格局分析,然后在引入美国的外交政策,学生就不足为奇了,也能很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维模式可以清晰明了的诠释任何历史知识。

三、开设历史知识课外辅导,巩固“教”“学”的效果

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来说,知识的讲授、聆听和理解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课后辅导练习的作用。任何知识的习得都需要一定的课后练习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学生的习得情况和知识把控情况。历史知识的学习途径是非常多元化的,那么教师在完成课堂授课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外辅导,除了常规的练习册之外,还可以设计历史探究、历史考古等,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具有巨大的作用。课外辅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课外辅导中引导学生学法的积累,需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材料,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要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

初中历史课堂分为“教”“学”两部分,自然在需要一碗水端平。在整个活动中都需呀尊重学情,紧扣教材,优化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丹.运用首因效应促进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实践[J].小学科学,2015(05)

[2]林玲.浅谈有效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4(08)

上一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巧用教学留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