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时间:2022-07-15 10:05:37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如留置针留置肢体时要避免过度活动,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结果: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更加证实了留置针应用的好处,取代了关皮钢针。结论:通过实践认为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51-02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现在就我工作以来留置针对抢救危重患者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订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套管针型号,选择血管,皮肤常规消毒,松抽套管,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度~30度角,见回血后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或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连接可来福密闭式接头,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无需封管,再次输液时,用碘伏棉球消毒可来福接头,连接输液器即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更加有效的让病人得到了抢救。

2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发病急,病情危重,需大量输血、输液,常两路静脉同时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是急危重患者抢救和治疗的一个简便安全的方法,一般选择颈外静脉穿刺,它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上段表浅,直径约10.6CM,该静脉离心脏近,管径粗,位置表浅,充盈,易辩认,操作可在直视下进行。因其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方便患者起床活动,还可以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2.2中晚期肿瘤:患者需要长期连续输液数天,静脉留置针的穿刺使患者减少了每天需要穿刺的痛苦,由于是长期输液的患者血管会变硬、变得无弹性,留置针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3危重新生儿抢救:要做到一针见血,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保证各种抢救药物的顺利进入。而危重新生儿的末梢循环差,组织灌注不足,头皮静脉,外周静脉表浅,不充盈,而很难穿刺。静脉留置针的穿刺能够保证液体的大量及时的输入,且液体不易外漏。

2.4肝性脑病:患者会出现烦燥、意识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的幅度、强度较大,因此会经常出现走针的现象,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输液后的患者活动幅度较小,易固定,输液瓶与穿刺部位较近,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导管不易脱出。

2.5肝脾破裂:这类患者需要手术,出血量较大,病情急,变化迅速,在这时,要补充血容量和大量的液体时,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可以保持液体的通畅,大量的输入,在手术台上由于患者出血多可自体血回输、输入大量的库存血时留置针比头皮针的输入速度快,由于导管是软管不易刺破血管而走针,耽误了患者抢救的时间。

3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并发症及预防

3.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电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临床静脉输液的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特别是有些药物刺激性强,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如果出现此种现象给予(1)局部封闭,促进吸收,减轻疼痛,取0.9%生理盐水+硫酸镁外敷;(2)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3)局部物理疗法。

3.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

3.4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有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4讨论

在静脉留置针应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要具备高度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护士要有熟练的技术,减轻患者在穿刺时的痛苦。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输液管长短适宜;在应用套管针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代,局部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触痛、有无渗血、渗液、脱落等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发生,则应及时对症处理;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注意每次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形成静脉血栓;由于静脉留置针是软管,保证了输液的顺利,燥动的患者也不易走针更好固定,使抢救患者时更加节约了时间,减少护士因此而反复打针。同时,护士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输液管理,完善输液体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留置针的使用避免了患者由于多次穿刺而带来的痛苦,也护理工作中节约了时间,同时还方便了临床上的用药,保证了血药浓度,例如在治疗食物中毒、脑溢血、严重感染、脑外伤等疾病时常需要q12h、q8h、q4h、q1h使用甘露醇,阿托品某此抗生素等药物,尤其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输注抢救药物,还可以同时输入各种抗休克、抗过敏、解痉解痛、降糖、升压药等多种急救药品,争取到更有利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还可以不影响到监护仪的使用,可以让其及时的监测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握抢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2

[2]陈明.静脉留置针在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5-6

[3]常玉杰.套管针在家庭病房中的应用初探.实用护理杂志,2011,27(5):37

上一篇:骨盆骨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下一篇: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