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叙事类文本课外阅读能力探究

时间:2022-07-15 09:25:56

提高小学生叙事类文本课外阅读能力探究

【摘 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大意,感受主旨;关注精彩语段,感受人物形象;关注精彩语段,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表达方式,感悟言语智慧;不动笔墨不读书等方法。指导中有所侧重,螺旋渐进,从而持续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叙事类文本的能力。

【关键词】提高;叙事类文本;课外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它是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课标要求小学六年内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课外读物中叙事类文本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包含了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等。叙事类文本是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

科学的课外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螺旋渐进,探索发现新知、陶冶性情、发展个性,自主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叙事类课外文本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扫清阅读障碍

课外阅读是一个从汉字中提取信息的心理历程,学生将他人的语言转变成自己思维想象及言语表达的储备。认读识字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能力之一。基础阅读能力是学生要顺利进行阅读的基础,一般包括认读能力、识字量、阅读速度、理解字词等。

小学生有着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他们在入学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当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着课外阅读,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必然会遇到阅读的第一障碍――生字。解决这一困难的方法是多样的,要逐渐学会并运用,可以借助读物汉字上的拼音,也可以借助字典之类的工具书,也可以寻求家长、同伴的帮助,还可以借助图画猜测等。

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新的汉字,学到认字的方法,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阅读速度等也会随之提高。

二、了解大意,感受主旨

曲折、精彩感人的故事内容往往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读完一篇或一本叙事类作品后,小学生或多或少都能说出故事的大意。整体感知故事大意,是读懂文章的重要一步。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整体感知是文本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既有文本内容,也有作者的情感倾向、立场观点。因此,学生对于叙事类作品的整体感知往往是多样化的,结果也是丰富多彩的。但这并是说学生对叙事类文本的整体感知是不可控的,甚至听之任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运用。

小学阶段,学生常采用归纳六要素来整理文本大意,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还可以采用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等。在课堂阅读时,只要能大致说出文本大意就可以了。这样,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感悟其中包含的情感。一个文本包含的情感可能是多元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其中正面的、主流的方面。如民间故事《一幅壮锦》讲述了有时候,一位壮族妈妈三年织出了一幅美丽的壮锦,被一群仙女拿去做织锦的样子。妈妈叫三个儿子去找回壮锦,大儿子、二儿子因怕苦贪财放弃了。三儿子勤劳勇敢找回了壮锦,与红衣仙女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儿子、二儿子沦为了乞丐。这个故事赞扬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告诉人们只有勤劳勇敢才能获得幸福。

三、关注精彩语段,感受人物形象

叙事类文本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这些文本中,作者往往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抹灭的印象。如《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主人公马小跳、《苹果树上的外婆》中的那个叫安迪的小男孩等。塑造人物形象,作者经常会使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一种常见的描法,通过对细小而又典型的人场面、人物、景物、事件等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唯有细节才能组成作品的价值。

课外阅读中,可引导学生关注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的语句,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形象,深入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四、学习表达方式,感悟言语智慧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种秘密。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才智的结晶,闪烁着言语表达的智慧。语文课标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课外阅读时,学生在被精彩的场面、曲折的情节深深吸引的同时,教师可用恰当的方式提醒他们,多角度品味语言,将文本内容及其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关注文章的结构、修辞方法、过渡、标点符号的运用等,品味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要读懂文本“写了什么”,还要读懂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切实感受到文本的语文味。

引导学生尝试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关注文本表达方式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从中找到对自己的启发,促进学生语文智慧的增长,逐渐提高对语言的审美、欣赏和鉴赏能力。

五、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形式是多样的,指导学生用常用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理解的词句等勾画圈点出来,标出精彩的词语、句段,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批注,作读书记录或摘抄,写读书心得体会等。

上一篇:中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