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求同辨异”类题目解析

时间:2022-07-15 07:18:30

中考文言文“求同辨异”类题目解析

中考命制“求同辨异”类题目,借以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已成为各地命题者的共识。命题形式以问答题、填空题为主,常见题型有以下三种:

一、求同类

例.(2012年河北省中考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题目: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题思路:由题干可知,两文在内容上有“相同之处”,由我们熟知的《送东阳马生序》,写宋濂家境的贫寒和少时求学的艰辛这一内容,可推知另一段文字的内容。为确保准确,还可以从这则课外文言中的“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等语句得到证实。

【参考答案】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二、辨异类

例.(2012年湖北恩施州中考题)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出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题目: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_____;【B段】主要写的是_____。

答题思路:命题取自课内课外的两则材料,先要调动课内文章的相关积累,利用知识积累解决新问题。其次要反复阅读课外选文,在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题干思考问题。解答时重在“辨异”,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乐”,力求从“乐”的形式上辨析出差别来。

【参考答案】A段游人乐,太守也乐。或与民同乐。B段庄子乐在看水中游鱼之乐。或与鱼同乐。

三、既求同又辨异类

例.(2012年湖南郴州市中考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题目: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

答题思路:甲文选自课文周敦颐的《爱莲说》,乙文选自课外,写的是作者少时临湖赏荷之事,“莲”即“荷”,写的是同一物景,而且都对荷花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这是两文的相同点。不同点在于,甲文前段写莲荷之形与神,后段用议论;乙文共一段,更为细致地写出了荷花的形态,喻荷花为“花中仙子”,引用了李白诗句赞荷花,没有议论。

【参考答案】内容上,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

【温馨提示】

1.解答“求同辨异”之类题目的总体思路是,紧扣“求同”和“辨异”四个字做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探究。先要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内容方面的“求同”或“辨异”,还是写法(表现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求同”或“辨异”。

2.解答“求同”类试题时,重在将两者做纵横双向比较,弄清两者为什么“同”,这是讲清原因;“同”在哪些方面?这是厘清范围。

3.解答“辨异”类试题时,重在对两者进行辨别、分析,要通过深入分析、多方比较,以彻底弄清两者因何而“异”,“异”在何处。

上一篇:好一朵美丽的油菜花 下一篇: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分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