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和谐问题研究综述

时间:2022-07-15 05:10:23

我国政治和谐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的不断深入,政治和谐问题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自2005年以来,关于政治和谐的研究论文不断出现,学者们主要对政治和谐的界定、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政治和谐建设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作扼要综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和谐;和谐社会;政治和谐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8-0026-02

一、政治和谐的界定

就目前的研究看,关于政治和谐,理论界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其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与政治这个概念所具有的复杂内涵和宽泛的外延相联系。但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看,也有一些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政治关系和谐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从政治就是政治关系角度出发,认为政治和谐是指政治关系的和谐,是政治权力主体与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或秩序,而这种规范或秩序双方都给予认可,因而显现关系比较缓和的状态。[1]

第二种观点是“政治系统和谐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研究政治和谐问题主要应该从社会的大系统角度和政治子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从社会的大系统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政治系统构成了人类社会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框架下,和谐社会中有和谐政治,社会整体和谐化有赖于政治的和谐化。政治和谐因此也成为社会政治文明的主要表征。而从政治子系统来看,政治和谐主要指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各政治行为体之间、政治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协调统一的一种状态。[2]具体说来,政治和谐就是组成政治系统的诸要素都能在具有权威性和认同性的规范或秩序范围内开展活动,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健全完善的机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得以缓和、消解和控制,从而诸要素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外在环境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和过程。[3]

第三种观点是“政治结构和谐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则强调从政治生活的内在结构和各方面关系研究政治和谐,认为政治和谐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内在结构和各方面关系处于相对均衡、相对和谐、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主要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常态。[4]

第四种观点是“政治权力和谐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通过对政治概念的考察,认为既然“政治”以“权力”为分析中心,可推定政治和谐也应该围绕权力的获取与运作进行确认和评价,而且也应立足于社会和谐而研究政治和谐。[5]因此,在当今社会,政治和谐所要探讨的问题主要是权力运作以及政治资源的配置,比如,权力来源是否合法,权力行使是否规范,权力运作过程中对全体公民是否有恰当的利益平衡,政治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官民”比率是否合理,机构设置是否科学,等等。[6]

第五种观点是“政治和谐理念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社会结构和谐、社会制度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及社会利益关系和谐相统一的社会。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和谐”为核心理念来设计政治制度、组织政治体系、规范政治行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政治模式就是和谐政治。[7]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关系、系统论以及政治与权力的关系是目前学术界对政治和谐问题研究的主要视角。而对于政治和谐是一种状态和过程的观念,学术界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

二、政治和谐的内容

关于政治和谐的内容,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其原因是研究视角的不同。

第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和谐具体来讲是指党与党之间的和谐关系,主要包括: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和谐关系;执政党内部中央与地方的和谐关系;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和谐关系;领导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军队与地方的和谐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关系;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等等。[8]

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和谐主要包括:政治权力和谐、政治制度和谐、政治关系和谐、政治文化和谐与政治秩序和谐。其中政治和谐的核心内容就是政治权力的和谐。政治权力的和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权力配置的和谐,二是权力运行的和谐。政治制度和谐其内容包括:一是制度设计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和谐,二是政治制度不同层次之间的和谐。政治关系和谐包括阶层关系和谐、部门关系和谐、党际关系和谐。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评价等。政治秩序是国家对政治主体的调控方式和政治生活的运行状态。和谐社会的政治秩序必然是法治秩序、秩序,它区别于历史上的人治秩序、礼治秩序。[9]

第三种观点从政治结构功能的合理性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政治和谐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和谐关系,即国际和谐、党际和谐、群际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党政和谐、政企和谐、党群和谐以及干群和谐。认为这十大关系是社会实现政治和谐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着力维护好这些关系,才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10]

第四种观点认为,执政党的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关系的和谐;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和谐;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和谐;党际关系和谐等共同构成和谐政治的主要内容。[11]

综上所述,所谓“政治和谐”,既包含政治要素之间的和谐,也包含社会整体意义上的政治和谐。它既是一个政治体系自身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积极互动,也是这一政治体系与它的经济基础、文化导向、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一致和积极互动。

三、政治和谐的建设问题

1.当前我国政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关于当前我国政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学者们的看法比较一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从而导致政治的低效率,党的政治领导被削弱,也使民主政治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二是党群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仍然存在党脱离群众的现象,群众对党的信任度下降,党过多地包揽群众的工作,造成“党群不分”。[12]三是政企关系不是很和谐,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过多,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管理混乱。四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以及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化程度较低。[13]五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不够和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地方打着适度分权的牌子,搞地方分散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不按中央统一意志办事,造成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和谐;另一方面,地方之间的关系也不够和谐,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区发展差距明显加大。[14]

2.如何建设政治和谐

关于如何建设政治和谐,也即政治和谐的路径选择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中国政治现实考量,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实现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党政关系规范化。主要是指党政关系要走向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改善党的领导水平。二是政党关系制度化。中国共产党要积极引导派开展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重视和加强派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建设,从而推进政党关系的制度化。三是党群关系和谐化。主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行政,进而实现依法治国,同时通过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来达到党群关系的和谐化。[15]

第二种观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和谐,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放眼世界,立足我国实际,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理顺政治关系,这是实现政治和谐的前提。二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实现政治和谐的保证。三是推进政治改革,这是实现政治和谐的基本途径。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实现政治和谐的关键。[16]

第三种观点则从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发展、政治价值等角度出发,选取政治实践中亟须改善的几个重要环节,就构建和谐政治的途径进行阐释。认为政治和谐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政治人”,夯实和谐政治之基。二是重视当前阶层分化状况与发展趋势。三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四是改善政治沟通。五是走“自下而上”与“由内而外”并举的政治发展道路。六是大力推进政治文化创新与建设。[17]

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的全局性和根本性任务是协调好五大战略关系,即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统治与治理的关系,政治改革、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融入世界主流与保持中国特色的关系。[18]

此外,还有的学者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提出,政治和谐化需要从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三种途径加以构建。[19]

参考文献:

[1][11][13][16]于光胜.政治和谐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济南大学学报,2004,(2).

[2][12][15]叶美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7).

[3]孙照红.和谐政治理论初探[J].宁波党校学报,2005,(5).

[4]王小芸,周五一.政治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1).

[5]张雪梅.政治和谐:内涵、标准和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孔令举.浅议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J].行政与法,2007,(1).

[7]郭剑鸣.和谐社会、和谐政治:孕育一种新政治合法性模式[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6).

[8]薛选世.水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探讨[DB/OL].http://www.sxhwj.省略/Article.Asp?ID=578.

[9]蒋建新.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政治和谐[J].甘肃理论学刊,2006,(4).

[10]刘晓春.论政治和谐的十大要素[J].2005,(7).

[14]高乃云,文薪焱.政治和谐: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J].绥化学院学报,2006,(4).

[17]刘绍春.和谐政治片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6,(5).

[18]韩源.论和谐政治建设中的五大战略关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6).

[19]林修果,林婷.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政治和谐问题探析[J].东南学术,2005,(6).

上一篇:我国基础产业规制改革刍议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