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学困”现象的剖析和改进

时间:2022-07-15 04:42:44

职高数学“学困”现象的剖析和改进

[摘 要]目前重专业课、轻数学课是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普高热的冲击,生源的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加大,“学困”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困 应用 分层 专业课

数学是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抽象、严谨、逻辑性较强,需要一定的基础,然而因普高热冲击,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日益突出,学生进入学校时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求知态度普遍很差,甚至弃学,这就对职高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全体学生重塑学习信心、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人人成功,全面提高数学素质。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剖析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思想错综各异,有普高考不上,别人瞧不起,心灰意冷的;有自己不愿上,屈于家长压力,被迫无奈的;有暂来职高就读,以观形式,另求出路的;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来混毕业证的。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职高学生中,约30%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0%的学生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其间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且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同学“望数生畏”,学习数学的动力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教师抱怨现象突出、急躁情绪明显,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差,导致恶性循环。

二、改进职高数学教学的方法

差生问题,是中职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而数学差生是差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教师们常常在思索,“教什么和怎么教?”可以说,中职数学教学,已成为中职数学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一点有益的建议。

(一)调整教学内容、突出职高数学的功能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职业学校重要基础学科数学的教学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一则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二则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之目标。因此,职高数学教学要走一条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路子。

以专业需要构建数学教学新体系。数学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偏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构建以专业需要新的数学教学体系,可不必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的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例如,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

1、对于数控、机械和建筑专业,在复习平面几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尤其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三个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2、对于电工电子专业,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三角函数内容讲授上。在三角函数教学中,正弦函数y=A sin(ωx+φ)的图像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简谐交流电中电流强度Ⅰ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等,都有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

3、对于计算机专业,集合、数列、计算方法是基础。另外,可以补充逻辑代数等有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4、对于财会专业,函数、排列、组合、统计初步应用尤为重要。例如,概率知识中的抽样技术的参数估计,函数中的长期趋势分析方法,利用加权平均数和加权调和数来求平均数在专业知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侧重于此,才能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严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数学课与专业课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例如关于正弦型函数的图像教学,对于电子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对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进行讲授,而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应侧重于机械振动波形图得出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调动兴趣、激发求知欲的目的。

(二)实施分层教学,促使人人成功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

1、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了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分层提问,促使人人参与。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差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差等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由中等生作答,优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达到相互推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3、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中下层学生会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的题目,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还可以加做练习册和老师特编的思考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如何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后,设计了下面三组作业:

第一层次(差):已知等比数列{an}首项a1=2,公比q=3,求前10项和。

第二层次(中):已知等比数列{an}首项a1=2,第4项为16,求前10项和。

第三层次(好):已知等比数列{an}前3项和为2,前6项和为8,求前10项和。

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是肯定多、否定少;鼓励多、指责少。教师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成效的唯一标准,而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和应用能力来衡量其学习成绩的进与退。用分层标准评价学生,会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满意的评价结果,会让所有学生觉得自己有奔头,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这样,自然就鼓舞了所有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会坚定教师提高所有学生学习成绩的信心。

总之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数学是一门不或缺的基础文化课。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按照教学规律,兼顾学生的基础、年龄等特点,注重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突出专业特色,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是能够取得较好成绩的。

参考文献:

[1] 龚箭,中职数学教学策略初探,教育与职业,第29期,总第525期

[2] 徐一冰,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职教通讯,2005(1)

[3] 王素军,教师分层教学能力策略分析,职教论坛,2003,(8)

上一篇:浅议“7的乘法口诀”教学探索 下一篇:“减负”重在求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