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职高政治课

时间:2022-07-23 01:32:35

如何上好职高政治课

职业高中的政治课教学不同于普高,职高政治课既是德育课又是智育课,德育功能是职高政治课的内在功能之一,表现在:一是职高政治课内容丰富,涉及了经济、政治、道德和法律四个领域;二是职业高中的学生自控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都比普高生差;三是政治课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的特点。所以在职高对于政治课厌学逃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决定了在职高要上好政治课,老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根据多年的职高政治课教学实践,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政治教师师德修养,发挥政治教师榜样的作用

政治课教师在学生心中自然应当是教学内容的率先实践者,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如果政治老师师德形象比较差,与学生期望想象差距甚远,学生就会由鄙视政治教师人格而对政治课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产生怀疑,从而也影响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相反,如果政治老师形象素质与学生期望的一样或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认识到学好政治课也能够象教师一样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从而充分地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二、教师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学识,做学生的领路人

现在的学生思维是发散的,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有时不亚于教师。如果政治老师不看书、不看报,那只能是学生所说的“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教给我们”的那一类教师了,不仅在学生中没有威信,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了。真正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创设乐学环境,做到学生乐意学、乐意想、乐意做,做到情理相融,知行统一。在这里教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政治教师每节课都能给学生崭新的教学内容,典型的生活事例,精辟的见解,上课时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学生每节课都会吸收知识的营养,他们就自然而然,亲其师而信其道,并付诸于行动。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本身知识贫乏,上课时只会照本宣科,或是人云亦云,没有半点新意,学生自然就不爱学了。他们会认为,政治学科我会自学掌握,无需教师引导指点。这样既挫伤了教与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要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广大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应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收效明显。

1.演示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更加广泛。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在愉快的氛围里实现教学目的。同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说服力,弥补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缺陷。如在讲授高二哲学第五单元发展的世界中量变和质变的问题,学生通过文字对“量变”和“质变”的含义的理解很困难,通过多媒体展示,将水的“三态”变化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进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

2.讨论法。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一个或几个重点、热点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思考,进行课堂讨论,以获得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在讲授高一法律生活职业第四单元民事主体时,笔者结合教学材料一‘中奖以后”让学生讨论:17岁的张同学买彩票中的汽车归谁所有?张同学将汽车赠与行为是否有效?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限制行为能力人有哪些权利。通过讨论,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拉近了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在真正地学习。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与教学相关的真实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教学气氛,完成教育目的。

4.情境设置法。情境设置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只要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思多想,结合学生实际大胆、艺术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政治课,接受政治课,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平常都有这种感觉: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人的表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善言者能够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引人入胜;而口才笨拙者只能平铺直叙、无滋无味,使人听了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故在教学中如能变换用语,用通俗、口头语言代替书面语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在说明“新生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这个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原理时,我引用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提示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又如在讲述“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问题时,可运用这样的比喻:大象的长鼻子有其独特的作用,即用来洗澡、喝水、进食、御敌、搬东西等,若把大象的鼻子移到狮子或者老虎头上,就会成为累赘。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是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如果不顾国情,硬把它搬到中国来,就犹如在狮子和老虎的头上安上了大象的鼻子,有害而无益。通过这些恰当、贴切、生动的古诗、比喻、名言等,不仅成功地变抽象为形象,不失说理的功能,而且也增强了思想感情表达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就会期盼老师继续往下讲,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挖掘、创新,丰富教学艺术手段,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我们的教学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那么职校思想政治课也就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如何培养高三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