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

时间:2022-07-14 10:22:56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后,再进行解释与应用。为了获得较好的直观感性认识,动手实践,实际操作,模型演示,自主探索与交流,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模式,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将更有益于学生的思维。那么,实验课到底能给学生带来哪些好处呢?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的主要特征是:(1)活动具有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价。(2)过

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会获得直接经验。(3)个体具有创造性。每个学生都可以大胆地进行想象、思考、摸索和创新。(4)形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内容可以选取恰当的方式,这样由于实验不受智力因素及环境基础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实验过程,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因而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为你班的黑板报设计一个刊头”,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可以利用“平移的性质”,也可以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或者“中心对称的性质”,当然也可以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或者线条来设计。总之,设计风格与图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与发挥,这样,就能使每一位同学都愿意积极参与,最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愿意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萌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利用实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数学来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反映在数学教学内容里面,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数学实验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概括和抽象,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本质体现,从而了解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解题策略。例如:“用两个全等的直角边长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让其一边重合,可以拼成几种不同的四边形,其中最长的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除了可以让学生感受亲身经历、实际操作、拼图的游戏外,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通过问题的解决,既认识了分类思想,也了解了转化思想及方程思想,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实验不但学会了数学,还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提供有力的基础。

三、结合实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同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将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增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数学实验是能够将学生引领到生活中去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真正地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学习信心。如在学次函数最大(小)值时,可设计一题“有一根长度一定的绳子,怎样才能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在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组织学生利用自制平板仪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在学习多边形时,组织学生用形状、大小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铺地板等等。这样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觉得学习有趣,更能较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笔者在教学中时常运用数学实验,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觉得学习不仅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希望大家能一起尝试,共同开拓数学实验课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房村中学

上一篇:浅谈职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的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