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7-14 10:00:4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摘要 通过调查发现,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探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寻求克服和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高职;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14-02

2008年以来,90后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在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出现很多新现象、新情况,学生行为表现、思想活动与以往高职学生有很大不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展开专门而深入的调查。

1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个别学生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为了取得较为真实可信的信息,本次调查以收集学生基本情况形式进行,在高职学校不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一起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413份,收回413份,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83%。其中包括SCI-90测试中分值较高学生64名,同时调查并单独统计数据,然后样本与总体数据进行比较。

问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家庭、父母及成员关系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学生在校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程度、学历目标、就业方向等。

个人访谈主要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详细了解其家庭状况,比如是否单亲、父母关系是否和睦等;了解其内心感受,比如学习压力、与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对未来的打算或规划等,从而获取更加深入、真实的信息。

2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的分析,发现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社会、学校、家庭、自我等4个方面进行大致分析。

2.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条件、家庭气氛与父母的语言、情绪、人际关系、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等对于塑造学生个性、养成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

1)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父母职业稳定、经济条件相对宽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低收入家庭及父母职业不稳定家庭中,相对贫困的状态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学生还会因此自卑并表现得比较消极,甚至会使他在人际关系方面变得非常敏感,在交朋友时怕被人看不起,有困难时不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敏感、多疑、自卑等因子明显增高。

2)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关系不和睦、经常吵架、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会使孩子持续处于警觉状态或应激状态,易形成不安全感和残缺感,敏感、多疑、自卑、敌对等因子均增高。经常打骂、缺乏人情温暖的家庭会使孩子迟钝、犹豫不决,甚至具有暴力的倾向。

3)教育方式和认可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认可程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城市家庭往往对孩子期待较高,特别是一些自身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多数认为学生考入高职本身就是无可奈何的,是“有失颜面”的事情。城市家庭中的学生考入高职后,父母对外不愿谈起,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认可,学生压力相对较大。父母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缺乏沟通,对孩子认可度过低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不自信、没主见,甚至会破罐破摔,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表现出一定的敌对性。

2.2 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和教育、学生相处的氛围等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更直接更深刻的影响。

1)高职学生的挫败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高职属于专科二批录取,学生经过高考激烈的角逐后,发现自己被高职录取,而不是走入理想的大学,这会带给他们很强的挫败感,特别是曾经在重点中学读书的学生,目前的学校和理想中的大学的差距、自己与同学学校的差距会使他们内心充塞难以名状的失落和自卑,导致情绪低落、忧郁。

2)新生对学校的不适应性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教育与中学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差别很大,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有些学生突然没有了生活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再加上有些学生感觉自己不会和他人交往,与宿舍同学或与班级其他同学关系的紧张使他们心理紧张度较高,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孤独、压抑、空虚等不良情绪。

2.3 学生个性因素

1)自我意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有部分学生往往由于现实中达不到理想中的自我而产生矛盾。一部分对自己评价过高,制定过高的、自己非常难以完成的目标,往往会受到更多的挫败感;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在现实中表现极不自信;还有些学生有一些不良个性,使得他们在同样的环境因素、同样的挫折、同样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2)对于性的认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性生理逐渐成熟,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异性更加亲近更加关心,对性不再是回避的态度。但是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这使得这种没有经济基础的恋爱关系是非常脆弱的,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问题时往往不堪一击,有些学生因为恋爱失败而引起烦恼、失眠、犯法、自杀等异常行为。在今后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从心理健康角度去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4 社会因素

前面分析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性因素等,实际上都是与当前社会环境因素分不开的。

1)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定位的变动。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成为大众教育,特别是高职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的社会刺激增多增强,物质金钱的诱惑,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调整,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考验。

2)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首先,研究生、本科生越来越多,高职学生面对的岗位大多是一线工作,工资低、待遇差,这与他们的教育成本和工作预期会有较大差距;其次,相当多的企业在选择招聘员工时,往往喜欢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即所谓的熟手,这使得刚刚迈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非常紧张,他们在校学习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校外打工,打工不仅仅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就业时作为一种经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使得大学生在刚刚踏入校园时就要承受就业带来的压力;同时,由于一些权力利益的存在,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家庭和一般城市家庭的学生,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面对诸如关系、后门等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怀疑,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恐惧感。

3 结论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探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寻求克服和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本人充分重视,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促进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美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1):36-37.

[2]彭明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科学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62.

[3]黄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1-72,81.

上一篇:电教媒体让化学实验教学更精彩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