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构建互动的化学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26 03:20:06

运用信息技术 构建互动的化学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的根本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只有师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在这节课上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把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构建一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1 师生互动方面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化学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自然科学课程。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大亮点。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师生互动方面的问题。

1.1 课件信息容量过大,让学生大脑处于“假听”状态.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的速度快,有的教师总想设法增加一节课的信息量,想多讲点知识,这样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只忙着将知识在45分钟内尽快传授完,结果学生接受信息过多,造成“死机”。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由于没有时间记笔记,也没有时间思考问题,更没有时间去理解,看似在认真听,实际上处于“假听”状态,当然更没有师生互动的时间,导致“师动生不动”,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疑问加大,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

1.2 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忽视师生互动作用

很多教师在制作化学课件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美观性,而很少思考这个形象性、生动性会对化学课堂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课件美观本来无可非议,但是过分追求课件美观,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背景、图片和动画加入课件当中,只注重课件形式,而忽视课件真正的价值。笔者曾经听了一节化学公开课,课件很精美,但是每展示一个重要知识点时,学生总要哄堂大笑,原来是每个PPT文件边框总有一些动物做出各种搞怪的动作。这样过度的、无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无法充分理解视听材料所蕴涵的教材内容,从而忽视教学重点、难点。课堂的这种“热闹”只是学生单方面的“看热闹”,这样的教学怎么谈得上师生互动呢?

1.3 设计好的课件流程,使学生思维处于“被牵引”状态

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课件都是事先精心准备好的,教师在上课时也只能按课件设计的固定思路进行教学。教学中学生肯定会对传授的知识有所疑惑,甚至有好的灵感,由于课件是事先制作好,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灵感和学生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考虑的很少。加之课件容量大,教学课件展示速度又快,学生无法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因而丧失培养发散思维的良好时机,这种“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盯着电脑看”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理念是相违背的。

2 用好信息技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师生

有效互动

2.1 给课件减肥,创设开放自主、互动的课堂教学

首先,在制作课件时,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有针对地进行课件制作,课件的容量不能太大,能用传统手段解决效果较好的,可以不用制作课件。制作课件的界面要简洁明了,一些与教学无关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图片、声音、动画最好不用,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演示的内容不宜过多,演示的内容不宜过于“全面”,不要什么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速度,要留有足够的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教师才能观察到学生反应情况,形成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否则只能是“师动生不动”。

2.2 灵活应用课件,实现师生的互动

化学中有一些抽象的原理,看不见的微观物质结构,及一些现有条件无法完成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辅助化学课堂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对一些危险性强、污染严重、操作困难的实验,可以通过一些课件模拟实验操作,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课件,可将课件设计成人性化的、交互性强、分支型程序教学,使课件的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2.3 以课堂为舞台,构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标准,不是以教师讲得怎么样,也不是教师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教育技术,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看这节课师生是否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学中应避免一味地片面追求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虽然形象生动,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片面地依赖多媒体,而忽视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教师不能将自身作用隐蔽了,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少,对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多媒体本身的刺激也变得麻木,学习效果自然而然要大打折扣。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引导,而不是为机器所主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取代教师的作用。

2.4 以校园网络和互联网为信息平台,构建师生互动的远程教育模式

现在大多数中学组建了校园网,校园网的显著特点是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交互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以改变中学化学课堂的传统式教学方式,从而实现网络上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原因,不好意思直接问老师问题,也有些学生晚上或周末在家有问题也无法及时向老师请教,等到学校又失去问问题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或校园网中的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邮箱、班级论坛等,在网络上搭起一个答疑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互动平台,学生可以提任何问题给老师,老师再帮学生把积累的疑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当然也可以借助电话、手机短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及时交流,这样教师和学生能共同分析、讨论一些现象,分享其中的成功和喜悦。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反馈,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使这种互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3 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理念。教师要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优势发挥出来,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构建一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当然,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还只是辅助作用,它不可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应用好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展现自我,让信息技术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实现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6-80.

[2]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特点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5(4):49-51,54.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万春中学)

上一篇:明确目标 注重基础 增强钳工训练效果 下一篇:多媒体给作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