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

时间:2022-07-14 08:22:53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

[摘要]在新课程目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生物学知识归纳总结和内化,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本论文就以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为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41-01

初中生物课本本身就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课本的知识体系外,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本论文就以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为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策略研究。

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在进行“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教学之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第一自然段梳理知识点,这样就引起学生学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上述的学习先让学生从动物分类上构建起本章知识的知识框架,进而构建知识体系。

(二)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生物概念和生物理论

生物学中有些基本概念和生物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能抓住其内涵。对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把前后学习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一同考虑,能帮助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第三节两栖动物有关内容时,提问:“青蛙幼年在水中生活用什么呼吸?”大多学生认为是用肺呼吸,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节中已学“鱼在水中用腮呼吸”的知识,学生就可以理解“两栖动物幼年在水中用腮呼吸”的概念。

(三)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辨析和综合运用

教材各章有许多知识点,许多知识又非常相似,如本章中各种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很多,代表动物也很多,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难度很大,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两种动物时,把两者联系起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辨析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在本章生物教学中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已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本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之前,教师先鼓励学生联系《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知识体系,自学本节内容,之后再对难点、疑点做一些剖析。这样做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陆地生活的动物和水中生活动物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各种环境中的生物”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

本章内容要突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从“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来构建了教材自身的主要的知识体系,还对其他动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构建知识体系时,学生熟悉教材自身的知识体系以至于不偏离主题。

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

(一)课前整体梳理

学生梳理整体知识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让学生通读教材,指导其简单梳理课本的知识体系,做到整体的把握,例如学生对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梳理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水生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及其主要特征;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知识梳理,能从整体上感知本章节知识重点和难点,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能够引起自己对生物学的探索兴趣。

(二)课中引导

本章知识介绍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又彼此联系。在学习本章各节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进行联系,这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学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教材简单介绍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海豚、鲸、海豹,这些动物都是哺乳动物,教材引导学生把这部分知识与下节课学习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这样成功地为下节课哺乳动物的学习做铺垫。

(三)课后小结

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知识梳理,抓住本节的重点,这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所以,引导学生联系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知识梳理。例如某学生对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知识梳理如下:

常见的鱼类:海洋鱼类:带鱼、鲳鱼;淡水鱼类:青鱼、鲢鱼、草鱼、鳙鱼、中华鲟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鱼类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征:体表被鱼鳞,有粘液,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用腮呼吸外形呈梭形,靠鱼鳍游泳;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常见水生动物: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水螅;软体动物,如河蚌、田螺、章鱼、乌贼;甲壳动物,如虾、蟹;哺乳动物,如海豚、海象、鲸鱼;爬行动物,如龟、鳖。

【参考文献】

[1]刘强.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索[J].学科教与学,2007,7:88-89.

[2]陈军,王青来.培养学生知识梳理能力[J].2007,4:40.

[3]赵善程.运用图解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J].2011,36(2):13-15.

上一篇:张丛斌:疯狂裁缝的“湿定制” 下一篇:微利,也能做出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