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2-07-14 06:13:09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音乐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人类文化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表演形式,用一种自然的方式将音乐本身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且在传统文化中逐渐进步和发展。文章简单介绍了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内涵。

【关键词】传统音乐 文化 内涵

我国传统音乐形成于早期的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音乐得到传承,并且在与各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相互融合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文明不断进步的结果。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汇聚我国各民族个体的音乐理想和智慧,并且拥有独具一格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可以稳定地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社会各界学者在定义传统音乐时,虽然措辞上有一定的差别,但都是殊途同归,血脉相依的。即中国传统音乐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和沉积,是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历史的不断进步中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及地区性差异

时代性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在不同时期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也有所不同。我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创新、发展都是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进步的。每一种类的音乐都有着特定的历史印记、特定的文化地域作为基础和背景,以及各个民族艺术家的贡献。最终使得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的表演中释放着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作为其另一个显著特征,主要是表现在空间上。在相同的历史阶段,某一种音乐形式在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地域性,是因为某种特定形式的音乐只有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文化以及宗教等相互融合才能迎合当地群众的审美观念,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健康发展,最终同一类型的音乐分化成具有地域性的音乐品种。比如益阳文化别具一格,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尤其是益阳地方传统音乐,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益阳地方音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益阳渔鼓、益阳弹词、益阳小调等曲艺形式的发祥地。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益阳地方曲艺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精神,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与农村和农民密不可分。阴山山脉横跨内蒙古东西,在宽广的疆域中,各族人民引吭高唱雄浑的民歌及各种传统音乐,与辽阔的草原、雄伟的山脉、驰骋的骏马、盘旋的雄鹰、绵延的羊群,还有奔放的游牧汉子及温柔的挤奶姑娘,彼此相映成趣,成就了这里文化的恢弘、阔大,也使阴山地域蒙、汉兄弟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了丰富厚重的特质。

2.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共性及兼容性

传统音乐文化的共性又称为共通性,这种共性表现为文化属性范围内的特性,其对于传统音乐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相同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音乐文化也具有类似的社会功能,进而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也就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得到体现。我国较有影响力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兼容性是指传承性以及变异性。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性表现为文化存在并且得以稳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音乐文化的不断传承中,其本身的根基是不变的,这种音乐文化的根基使其在不断的进步中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然而传统音乐文化的变异性主要是随着历史的进步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性,只有适应了时代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才能使传统音乐文化得以生存。这种文化的兼容性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真正地做到兼容才能使传统音乐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1.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我国成功的古典哲学思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古典哲学的中心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根基决定了传统音乐的审美观念,并且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更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情感的联系,认为只有良好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才能完成“平天下”的大事业,同时,儒家思想更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因此,人们的道德品质修养要在内心和天的结合下进行。然而道家思想更为注重自然人文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由于音乐作为人们认知世界、表达感情的一种工具,因此哲学美学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音乐美的产生和发展。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哲学美学思想主要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主体,因此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实践角度分析,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更显著。

道家思想中的美学思想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并且这种生存的规律都可以在自然界中发现。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是指宇宙原来的样子,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且不存在任何破坏的行为,一切都是寂静、淡泊的,正是这种平静无争的环境促使了万物的出现和生长。老庄的“大音希声”正是这样的,即在观赏美的时候,要消除一切私心杂念特别是生理的欲望,达到一种不同于普通人的无我、自由的精神状态。

儒家思想中的美学思想强调的是乐仁的相互统一,即为“和”。“和”即为乐音的和谐,乐音的统一,尽善尽美地把音乐表现出来。这种统一性使得道德和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的统一和融合,即艺术内容在道德的影响下得到了充实,道德力量也在艺术的基础上得到了安定。

儒家和道家思想虽然在美学的表现上有所不同,但是在音乐的看法上都是一致的,即旨在表现人的艺术观念。儒家和道家的核心思想对中国音乐的审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思想要求达到一种平静的自然境界,使中国音乐具有浓郁的阴柔之美,而儒家思想追求的是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使中国音乐具有阳刚和静之美。

2.儒家与道家思想相互融合的音乐观

儒家一直提倡“乐以载道”的处世观念和思想,强调以积极的态度处事,并且能够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去,因此受儒家思想影响较重的音乐被披上一层政治面纱。在儒家的思想中,音乐服务于政治、道德以及风俗习惯,并且音乐还要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政治态度,使社会风尚迈向更高的台阶。就政治影响而言,儒家更多考虑的是人们的情感需求,即通过具有政治色彩的音乐使人们的感情得到鼓舞,惩恶扬善的观念更为深刻,从而形成一种适应时代政治风俗的社会风气。

道家思想的音乐观在构成上与儒家的音乐观形成了互补的关系。道家的音乐观具有浓郁的神学色彩,强调虚幻的感觉,给人以神秘的色彩。道教公认的思想是音乐不是用来教育人,也不是供人们娱乐用的,更不是服务于政治的一种工具,而是神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产物,是一种难以表达的独特印象。因此音乐也有“通神之船”的美称。道教的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击打乐器的数目是有限制的,因为道教认为不同的点数所通灵的神是不一样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风俗习惯、、文化等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及内涵。在音乐中融入了诸多儒家和道家思想,使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饱满、更有说服力,在愉悦人们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丽.音乐的美感——认识中国音乐的文化内涵[J].电影评介,2008(13).

[2]王文韬.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对策[J].中国音乐,2006(3).

[3]田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儒、道、禅[J].养生大世界(B版),2008(4).

[4]李喜燕.浅析现代歌曲之中的儒学影响[J].商情(财经研究),2008(5).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上一篇:善问、精讲、多练,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下一篇: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的伦理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