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7-14 04:15:40

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要:物流人才是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为了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角度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一、 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1.现代物流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

在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和业务操作等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同时,物流又是个微利行业,在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占较大比重,企业为降低成本,就需要降低人力成本,但单位人力成本的降低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企业就必须提高科技应用水平,降低单位作业的人力投入,在定编定岗时,就要压缩人员编制,多个岗位合并,所以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日益增多。

2.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

(1)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

物流是商流的载体,物资的流动事实上是贸易活动的货物交付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境外的商贸往来日益增加,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也必须具有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和国际结算知识以及通关知识。

(2)仓储运输专业知识

只有在熟悉掌握了多种交通工具使用知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安全快速、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案,才能为服务需求方提供恰当合适的物流服务。在仓储管理方面: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已不是简单的货物进出仓、堆码摆放等简单活动,它将可能涉及到库存控制、自动化技术、包装、加工、检验、维修等相关作业。一个合格的仓库保管员,不仅能够履行收发、保管货物的职能,同时能够担负起作业流程优化、硬件设施设备有效利用、库存合理控制以及其它增值服务职能。

3.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 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

物流服务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服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个链状服务中的业务人员,在设计物流方案的时候,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个严谨的思维模式。

(2)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物流服务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在这个网中存在着多条线,每条线上又存在着多个作业点,任何一个作业点出 现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从事物流行业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种强烈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3)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受到物流企业的广泛重视,并己经应用在定单处理、仓库整理、货物跟踪等各个环节。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提出建设性、操作性的建议。

(4)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化方案设计、系统化资源整合及系统化组织管理,包括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在目前物流行业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情况下,物流从业人员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课程体系分析

1.明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的课程教育不同应用本科和中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培养宗旨重在技术应用,重在实践,重一线,培养模式也不同于学科教育。因此,一要做好企业调研。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物流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明确什么样的岗位适合高职毕业生,这些岗位要求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其次必须把项目实践和案例教学融于教书育人过程中,努力做到科研、服务、教学三位一体,把科研和企业服务中的实践经验积累和总结,反哺于教学,从而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缺点和不足,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重应用的教学目标。

2.优化整合高职高专课程

新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与产品的竞争,本质上也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同时,物流的概念也相应向企业供应链拓展,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已经不仅仅从事运输、仓储、货代、报关等单一环节的工作,而是面向企业供应链就业。这必然要求学生熟悉企业供应链上的工作,能够认识、协调企业整个供应链。2005年初,有着40多年历史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正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路径。

作者认为应打破惯例,初步将学生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嵌入到不同行业的供应链中,培养在学习一开始就从企业供应链的角度思考,并能够适应企业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工作。

学生应从如下角度进行模块化学习:

(1)职业基本技术模块

任务一:完成《管理学》、《市场营销》、《市场调研》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市场拓展技能以及战略策划能力。

任务二:完成《会计学》、《经济法》、《会计基础训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商业法,能够看懂公司报表、依法经营。

任务三:完成《经济学基础》、《物流运筹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市场下不同行业的竞争行为;具有一定商业数据计算、策划能力,能够用数学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

任务四:完成《SQL数据库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语言综合练习》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施能力,能够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

任务五:完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英文函电模拟训练》、《英语强化训练》课程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适应国际物流服务的需要。

(2)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模块

任务1:完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任务2:完成《报关与报检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报关与报检业务的操作流程。任务3:完成《国际货运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货运业务的操作流程。

此阶段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能够可以胜任以下就业目标:

国际贸易单证员、国际贸易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人。

(3)供应链管理模块

任务1: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任务。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任务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任务。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任务。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管理任务。6: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仓储管理与商品包装。任务7: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

此阶段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能够可以胜任以下就业目标:

仓储管理员,库存控制员、运输调度员、生产计划员。

(4)相关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及鉴定取证

任务1: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训练任务。2:报关与报检业务综合训练任务。3:国际货运综合训练任务。4:数据库系统实训任务。5:《助理物流师证》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并取得证书任务。6:能够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售前或售后服务能力。任务7:培养工作责任心,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阶段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能够可以胜任以下就业目标:

助理物流师、 中小企业物流部经理、大企业物流流程改进项目团队成员。

3.通过实践教学推动技术应用创新

实践性环节包括技能训练、实训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对所学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有实际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感受物流专业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具体的把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实用化、具体化。并且使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初步实现与专业相关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恩涛,邵清东.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J].物流技术,2003,10:56-58.

[2]鞠颂东.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EB/OL]..2007/02/12.

[3]胡慧平.如何才能成为抢手的物流人才[EB/OL].新民晚报,2005-3-15.

上一篇:浅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理清建设思路 培养物流人才